不過,李山手裡還是沒拿什麼盒子之類的。
關門坐下之後,李山從口袋裡掏出了一個錦囊,開啟錦囊,裡面是一個塑膠密封袋。
塑膠密封袋是透明的,吳奪一看,裡面是一枚金燦燦的錢幣。
李山笑著將錢幣拿了出來。
這錢幣的直徑很大,得有五厘米,厚度大概兩毫米。
這真的是一枚金錢!
就這麼大一枚金錢,怕是得有五十多克,也就是一兩多重,光算金子的價值,那也不便宜啊!
但是,金子的價值在這枚金幣的古玩價值面前,還是弱了不少。當然,這說的是在真品的前提下。
因為這金錢上面的錢文,是四個遒勁有力的楷書大字:
西王賞功!
吳奪還沒上手,但是眼睛卻不由一亮,這枚西王賞功金錢工藝精細,觀感頗佳,真真有一眼。
西王賞功錢,是明末起義軍首領張獻忠於四川鑄造,有金銀兩種材質(銅錢、鐵錢有爭議)。
顧名思義,它是“大西王”張獻忠賞功所用的錢幣。
所以,西王賞功錢不屬於流通貨幣,應該屬於花錢(壓勝錢)的範疇,或者說,更像是大西政權的一種“勳章”。
西王賞功錢的金錢和銀錢的尺寸大體一致,直徑都在五厘米左右,厚度都在兩毫米左右。同樣的尺寸,金錢肯定更重,一般是五十多克。銀錢則是三十多克。
張獻忠在明末主要是佔據四川,在成都建立“大西國”,改元大順。建國之後,他鑄造了西王賞功錢,對有軍功的論功行賞;所以得到西王賞功錢的,主要是將領。
按說當時鑄造的數量雖然不多,但也不至於難得一見;但是滿清入主中原之後,不要說西王賞功錢了,凡是私藏涉及“大西王”的物品者,嚴重到會被誅滅九族。
所以,西王賞功錢在清朝是基本見不到的。
直到清末光緒年間,才在成都發現了西王賞功錢,而後一直到民國時期,又陸續出現一些。從清末到民國時期,也出現了一些高仿品。
如今,在一些博物館裡,也能看到西王賞功的金錢和銀錢,市場交易和拍賣會上也偶爾出現過。
就西王賞功金錢來說,如今的行情已經到了幾百萬!
“李局,這麼值錢的東西,您就這麼隨身帶著呀?”吳奪確實是有點兒納悶兒,這玩意兒不太可能是到了青都市才得到的。
“還不一定真假呢,不能說值錢。”
“退一萬步,就算不是真品西王賞功錢,我看這金質也沒問題;光是按金子克價算,那也得二十多萬哪!”
李山笑著拿手指點了點吳奪,“你連元青花都賣過,二十多萬會看在眼裡麼?”
“當時要是不缺錢,我也不會賣啊。”吳奪也笑著含糊了一句。這點兒事兒,確實很多人都知道,李山想知道也不難。
“上手吧。”李山捏著西王賞功金錢遞向吳奪。
吳奪抬手攤開,金錢被穩穩放在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