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他們身上並沒有帶手電,權浩然便先去車上取了三個手電筒和一臺應急燈過來。
而後寧霜和梅小梅從土臺階上去了,權浩然後撤一步,吳大志深吸一口氣,按下了“鼎”字。
石門果然動了。
而且和地下迷宮“靜言庸違象恭滔天”機關的石門一樣,也是向內開啟,也是開到一半便停了。
三人魚貫進入之後,石門也是慢慢自動關上了。
開了應急燈,吳大志先看裡側門框的位置,鬆了一口氣,裡側門框也和地下迷宮的那道門一樣,有個“開”字。
如此看來,此處墓葬,定然就是那幫奇人異士所設,所用機關如出一轍。
他們沒想到,石門後的空間如此狹小。
類似於一條墓道,但是很短。
寬度僅有兩米,高度僅有兩米,長度算是多點兒,有五米左右。
這條墓道的盡頭······就是盡頭。
因為走到底也就是一面寬約兩米、高約兩米的石壁。
只不過,這石壁上刻了字。
字有火柴盒大小,而且數量不少,粗粗一看,得有幾百個。
字型還是戰國末期的那一種金文,吳奪和葛亮不識。不過他倆都先拍了照。
吳大志也先拍了照,拍照之後才開始辨認。
這好像是一篇“文章”。
吳大志雖然識得這種字型,但也不是全都認識,而且要看懂這篇“文章”,並不是光認識字就行的。對於一篇戰國時期的古文來說,每個字都認識,卻不能領會其中的意思,這種情況也不算奇怪。
吳大志想全盤領會,肯定得花費不少時間。
不過,很奇怪的是,如此封閉的空間,三人在裡頭居然沒有感到呼吸不暢。
吳大志決定,先花點兒時間,大致瞭解一番。雖然拍了照,但他總覺得還是得充分利用下“現場”。
同時,吳大志也讓吳奪和葛亮仔細探查一番,看看這墓道里有沒有什麼別的設定。
吳大志開始研究“文章”,吳奪和葛亮開始仔細探查。
這麼小的空間,兩個人仔仔細細探查了一遍,結果確實是全封閉的,連個機關的徵兆都沒有。
但也不是一點兒發現都沒有。
在石門的門框上,他們發現了幾處孔洞;門框,是開啟石門的機關樞紐所在,有可能開門之時,孔洞就此“打通”,就此起到通風換氣的作用。
所以他們進來之後才不會感到呼吸不暢。
這幫奇人異士再怎麼牛,也想不到現在會有相機手機這樣的裝置,若是進來的時候沒有紙筆,怕是很難複製石壁上的文字。所以這通風設定,可能是為了讓人能夠有充足的時間,現場辨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