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唐代縮仿的青州鼎上鏽跡不多,小胖子趙贇對吳奪說過,說因為鏽不多,所以紋飾能看得清晰。
“您的意思是,這隻‘青州鼎’,和一般的青銅器有點兒不一樣,鑄造時工藝或者材質特殊,所以不易生鏽?”
權浩然點點頭,“材質上,並沒有脫離青銅器的範疇。而且,鏽得不多,那也是鏽了。我們懷疑,是加入錫的比例問題,這似乎也牽扯到所謂的雌金雄金的問題。”
吳奪不由問道:“青銅器是銅錫合金我知道,這比例,還有什麼很細的劃分麼?”
權浩然緩緩開口:“古法而言,金有六齊。這裡的金,指的是銅。”
“六齊?也就是說,古人鑄造不同的青銅器,有六種不同的銅錫比例?”
“對。”權浩然繼續介紹,“六分其金,而錫居其一,謂之鐘鼎之齊。”
吳奪點頭,“鑄造鐘、鼎這樣的禮器,銅錫比例為六比一?銅佔的比例很大啊。”
“嗯,‘鐘鼎之齊’在‘六齊’之中,銅佔的比例是最大的,在六比一這種比例下,鑄出的青銅器顏色類似橙黃,最好看;同時,聲音也最好聽。”
見權浩然沒有停口的意思,吳奪便就沒有追問,準備先聽他說完。這事兒,既然說開了,那就聽個明白;除了事情本身,聆聽青銅器高手的講解,對吳奪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權浩然繼續說道:
“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
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戟之齊。
斧、斤、戈、戟,都是兵器,這一類兵器,需要堅韌;青銅器中,錫的成分在百分之十七左右到百分之二十左右最為堅韌;所以,這兩個銅錫比例,五比一和四比一,也很符合科學原理。
三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
五分其金,而錫居二,謂之削殺矢之齊。
這兩種也是武器,但是對硬度的要求就比斧、斤、戈、戟要高,這兩種銅錫比例,三比一和五比二,都是為了提高硬度。
最後一‘齊’:金錫半,謂之鑑燧之齊。”
權浩然說到這裡停了,前頭好理解,這最後一句,吳奪還是有點兒費勁。
首先這個“金錫半”,是銅錫比例各一半、也就是一比一呢?還是錫是銅的一半、也就是銅錫比例是二比一呢?
根據權浩然前面說的,貌似二比一更為統一通順。不過吳奪不懂青銅器,這個,還應該以青銅器實際合理配比為準。
再就是“鑑燧”,光聽音也不太容易明白。
“權先生,最後一句······”既然聽了,吳奪就乾脆問個明白。
“噢,鑑燧就是銅鏡和陽燧,陽燧類似凹鏡,取火用的。這樣的東西,需要白色光澤,所以錫的比例就要求最大,達到百分之三十多。”
吳奪這才明白了,“金錫半”,果然是銅錫比例二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