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成錦笑了笑,“我這是小東西,就是湊熱鬧的。”
說話的時候,章成錦就手開啟了小錦盒。
這個錦盒也就巴掌大小,開啟之後,裡面的東西更是小巧精緻。
這是一件馬蹄形水盂。
水盂,號稱文房四寶之外的第五寶,又叫硯滴、水注,實用功能是磨墨的時候往硯臺里加水;但它也是文房雅玩,可盤可擺,賞心悅目。
這一件水盂形似馬蹄,所以比較扁,直徑不過六厘米左右,高度則只有四厘米左右。
粉青釉,柔和內斂。
章成錦放到桌上的時候,並不是口沿朝上,而是直接底部朝上放到了桌上。
如此一來,底款一覽無餘。
四字楷書:中和堂制。
吳奪、胡允德、邱不落三人一看,不由一起笑起來。
“章老啊,今天可真是清代官窯堂號大薈萃啊,而且一個比一個早,一個比一個小。”胡允德看到“中和堂制”,頓時感到挺有意思,“要是,這件也是高仿,您還是提前說吧,免得我們打眼。”
“對對對!”邱不落也跟上了,“而且這事兒只能咱們關起門來說,接連三個高仿,以訛傳訛鬧出去的話,可太難聽了。”
吳奪年紀小,不太好和他倆一樣和章成錦半開玩笑似地說話,只是跟著笑了笑。
而且,他看這個水盂,雖是簡單的馬蹄形,卻有靈動之感;粉青的單色釉,也有一種清澈空靈的感覺。
“哈哈哈哈。”章老大笑,“既然是內部鑑定會,哪能先說結果?再說了,我看的也未見得準啊!不是都說,中和堂的東西,若是不帶年號干支,那就十個裡面八個假嘛。”
中和堂,圓明園裡的建築,康熙皇帝曾在此居住。
所以,“中和堂制”是康熙官窯的堂號款之一。
也就是說,這件小小的馬蹄形水盂,若是真品,那就是康熙官窯;而且不是一般的康熙官窯,是康熙御用的水盂。
章成錦說“不帶年號干支”堂號款,就是這種只有四字的“中和堂制”;它在中和堂的堂號款瓷器中,其實不算最少的,但是鑑定難度相對於其他的,更大。
其他的帶有“中和堂”的康熙官窯瓷器,既然帶有干支,那就都是固定年份的,查證相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