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奪倒是聽到了很詳細的內容,只是如此一來,這畫到底算是真品還是偽作呢?
畫中山水,是文嘉畫的;山樹林木,是陳淳畫的;亭臺飛閣,是陸師道畫的;人物,是朱朗畫的。
只有落款和鈐印,是文徵明自己來的!
這整個兒一大雜燴啊!
人物關係有必要理一理。
文嘉是文徵明的次子,陳淳、陸師道、朱朗,都是文徵明的學生。
這,會不會就是在給文徵明過壽的時候,文徵明提起了七月訪友的事兒,然後一幫人合作了一幅畫?完事了文徵明一看覺得還行,欣然題款落印?
不是沒有可能。
緣由和時間點未必是過壽,但這幾個人應該是聚到一起了。
文徵明的書畫藝術傳承不絕,直接繼承他的風格的,除了兒子侄子,還有眾多弟子,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畫家隊伍。
世人稱文徵明為吳派“盟主”。
而且文徵明活到了九十歲,絕對是壽星級別,在盟主位置上坐的時間很長。
文盟主的傳世畫作之中,有著大量子孫門生在其在世時的代筆,這是個不爭的史實。
甚至,有些弟子,一開始是得到文徵明的授意而代筆;可到了後來,乾脆就直接私自代筆文徵明的畫來賺錢了。
比如那個朱朗,仿作文徵明的畫後來都有了“金字招牌”;有人乾脆直接花錢找他,來一幅“文徵明”,一樣能掛在家裡充門面。
文徵明不可能不知道弟子的“私仿”,但他這個人,對待這種事兒,卻很“厚道”。
厚道到什麼程度呢?
曾經有外地客商到蘇州,讓小童去朱朗家買一幅仿文徵明的畫。結果這個小童人生地不熟,而且文徵明家和朱朗家相距不遠,就走錯地方了,直接到了文徵明家裡。
文徵明碰巧在家,而且還見了小童,小童誤以為是朱朗,說我家主人想出資求一幅仿文徵明的畫。
結果呢,文徵明收了錢,也畫了畫,而且還問小童:我畫真衡山,聊當假子朗,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