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日子其實並不如燕妮所說的那樣輕鬆。燕妮有外婆外公,還有三個舅舅,一個姨媽,兩個伯伯,一個叔叔,四個姑姑。就光走親戚,燕妮感覺就要耗費了半生的精力。
外婆家是肯定會去的,從小外婆帶大,燕妮跟外婆有著深厚的感情。在這之前的假期,燕妮呆在外婆家的時間遠超於跟父母在一起的時間。
外婆已經七十多歲了,燕妮的媽媽是外婆生的最小的一孩子,自然受的寵愛要多點,愛屋及烏,自然燕妮也是外婆最愛的孩子。
燕妮清楚地記得小時候,大家都沒什麼零食吃。外婆會炒一小瓢花生放在燕妮夠得著的抽屜裡,燕妮可以隨時想吃就吃,在那個年代,是一件特別奢侈的事情。
燕妮還記得,外公會做各種好吃的麵食,家裡不多的麵粉,外公就拿來做饅頭,餅乾,麵條這些給燕妮吃。讒得隔壁家小孩直哭。
對外公外婆的感情,燕妮遠比對爸媽的感情還要深。
現在外公外婆年紀都大了,早已不自己種地了,三個舅舅輪流給外公外婆送糧食。
回家的第二天大早,燕妮就自己騎著腳踏車去了外婆家。路上遇到外公,外公已經騎不動腳踏車了,燕妮遇到他的時候,他正推著腳踏車在往回走,車上還綁著一個袋子,袋子裡裝著饅頭。
“外公。”燕妮很遠就看到了外公:“這饅頭多少換的?”
“妮子來了呀!”外公跟追到身邊的燕妮打著招呼:“現在一斤小麥換七個饅頭。你看,我換了二十一個。”
外公指指自己換的饅頭,很是得意。
燕妮記得去北京前,外公也是這樣推著腳踏車去換的饅頭。
腳踏車對於外公來說,也只是個柺杖的作用,順便也可以擔點重物。
燕妮跟外公推著腳踏車聊了一路。
“外婆,外婆,我來了!”外婆正站在門口張望,外婆已經盼了好多天了。看到燕妮來了,歡快地挪動著她那雙三寸金蓮。
其實外婆的腳應該算不是正宗的三寸金蓮。燕妮記得外婆跟她講過,外婆小時候被強制要求裹腳,裹了一陣,外婆受不了,就偷偷地把布鬆開點,後來索性就把布扔了。
現在外婆的腳差不多跟八歲孩子的差不多大,腳背上的骨頭因為被布纏過的原因,變得畸形拱起來了!
就因為這個事情,燕妮恨死了那個以小腳為美的時代。
外婆幫外公卸下了車上的饅頭,燕妮停好車,外婆拉著燕妮的手就往屋裡走。
屋裡的土灶上已經燉上了雞,外婆又拿出一個黑色的罈子給妮看:“自己挑瘦肉!”
這是一罈老汁肉,以前農村只有過年才會殺豬,殺一頭豬幾戶人家分,肉太多沒地方放,農村也沒有冰箱什麼的。
於是就衍生出來了各種儲存美食的方法,這個老汁肉就是其中一種。
所謂老汁肉,就是把肉煮熟,然後泡在醬油罈子裡。這也是燕妮最愛的一種美食。外公外婆總是把最好吃的部分留著等燕妮回來吃。
燕妮挑了兩塊,用肉叉叉到盤子裡,外婆拿去去切成片,
這時外公走過來,神秘兮兮地拉著燕妮去看蒸鍋,禍蓋開啟,裡面蒸的居然是麵包。
燕妮的眼淚馬上就下來了。這是表哥帶給外公外婆吃的,他們從來沒吃過這個東西,就想著等燕妮來給燕妮吃,沒吃過,就認為這個東西也需要蒸一蒸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