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妮還記得喻丹青說的是:“乖乖隆地咚,韭菜炒大蔥”。
蘇麗娟說的是:幹麼事呀?
燕妮覺得這些方言都能聽得懂,輪到田甜的時候,燕妮就聚精會神了,她想看看有沒有人能聽懂南通話。
“酷子歪了酷多西哇,孩子歪了孩低西哇。”田甜說完,下面一陣安靜,然後聽到有人小聲說:“這是日語嗎?”還有人小聲說:“啥西哇西哇的,解釋一下唄。”燕妮快憋出內傷了,隔壁桌那個叫劉洋的同學伸過頭來問道:“嗨,你們是同鄉吧,這話啥意思?”還有人問喻丹青:“你們都是江蘇的,你能聽懂她說的是什麼嗎?”蘇麗華則是直接拒絕:“別問我,南通話只有南通人自己懂!”
最後還是田甜自己解釋了句義:褲子壞了褲檔先壞,鞋子壞了鞋底先壞!
南通話是一本多難懂的學問呀。
隔壁桌的同學不安份起來,又來問燕妮:“同學,你也講兩句你們家鄉話唄,我懷疑就那一句難懂,其它的我應該能猜出意思來。”
不用同桌叫,就輪到燕妮的自我介紹了,同學們都堅起耳朵,估計都有跟劉洋一樣的疑惑。
“鍋裡沒鹽,我替扛。”燕妮說完,教室裡都安靜了,40張懵懂的臉,一至朝向燕妮,班主任老師也投來疑惑的目光?這是什麼?每個字都懂,可是連成一句話就不明白了!
“好吧好吧,翻譯給你們聽”燕妮有些小得意:“這句正解是”燕妮故作停頓:“家裡沒人,我去叫”
“嗐,這麼簡單的話。”全班一片譁然。
叫完鬧完,班主任把課表貼在了黑板邊的牆上,按入學成績臨時選了班委,書本連同借書證一同發到每個人手上。燕妮拿著借書證,下課後第一時間奔向了圖書館。這可是燕妮心之嚮往的地方呀。從小學到中學,學校沒有過真正的圖書館,一直垂涎大學的圖書館,聽說大學的圖書館好大好大,終於可以見識一下了。
工運學院的圖書館有三個,兩個是供學生自習的借閱室,這裡面的書是不可以借出去的,一個專門借書的,裡面一排一排地擺滿書架,書架上的書分門別類地碼放整齊:國內的,國外的,藝術的,歷史的,地理的,小說,散文……太多太多了,燕妮挑花了眼,這也想要那也想要,可圖書館規定只能借五本。燕妮遺憾地精挑細選了五本書,視如珍寶地抱回宿舍。田甜已經幫她把飯打好放在了宿舍。
書對燕妮來說,書真的是個好東西!小時候在農村,根本沒有課外書看,燕妮唯一看的課外書就是舅舅在村裡拿回家的農經類雜誌,燕妮也會看得津津有味。燕妮的小時候的課餘生活,除了舅舅家的雜誌,就是廣播和收音機裡的評書了。《三俠五義》《小五義》《隋唐英雄傳》《水滸傳》《三國演義》,單田芳,田連元,劉蘭芳等等這些老藝術家,是燕妮的文學啟蒙老師。
下午沒有課,燕妮就躺在床上,一本又一本貪婪地看著書。
三流大學也有三流大學的特色。學校沒有電視裡其它學校的那種社團,但卻有同學自發組織的小演出。比如圖書館門口,會有抱吉它的幾個男生,邊彈邊唱,引來無數小迷妹駐足。
燕妮每天經過圖書館門口,都會看到這個壯觀的場景,但燕妮從沒有停下來看過,歌聲是好聽,但……燕妮擠不進去,再加上160的小個子,300度的近視,踮起腳也看不清這黑夜裡彈唱的是帥哥還是恐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