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的孃家是皇商起家,後來族裡出了兩位年輕有為的人才入朝為官。
一直做到了中郎將的位置。
後來文帝上位,整治世家,李氏一族當初與袁家走的近,因怕被牽連,除了在京中做官的兩位李大人,餘下全族舉族遷回祖籍江南。
因為當時朝堂不穩,李氏族裡也未有子嗣再科考。
兩位李大人在朝為官的時候與老永興侯的關係倒是不錯。
其中一位李大人還和老永興侯是結拜兄弟,正是因為這層關係,那位李大人才許諾將自己的一位嫡親孫女嫁給當時的永興侯府小世子,也就是後來沈筠棠的孃親了。
彼時,京中局勢混亂,文帝大舉壓迫世家,那些名門望族的貴女反而是最難嫁出去,誰都怕被牽連,反而像是李大人這樣的普通家族中女兒最是好嫁,當真是一家有女百家求。
眼看兒子漸大,老永興侯豈有不高興之理。
恰逢李氏出嫁的時候,她兩位跟著船隊出海的嫡親哥哥趕了回來,給她添置了不少稀罕物做嫁妝。
這些事情攝政王倒是比沈筠棠這個“外來貨”還要清楚。
畢竟他掌管朝政這麼多年,對各位大臣的底細還是相當瞭解的。
沈筠棠見面前這閻王臉上表情隱有鬆動,知道他是聽進去了。
她在心裡狠狠鬆了口氣,剛剛繃緊的心絃這才慢慢放鬆下來。
也好在攝政王殿下沒有起調查的心思,要是他派人仔細一調查就會發現,那些海上白面板藍眼睛的客商帶來的琉璃質地,根本就不敵沈筠棠叫人做出來的一半。
攝政王大馬金刀、背脊挺直地坐在長榻上,他劍眉微微一擰,“你如此大張旗鼓的拍賣就沒想過後果?”
還是那句,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已逝的永興侯清正廉潔,可也得罪了朝中不少官員,等著盯死他們沈家的可是有一大票人。
聽攝政王這麼問,沈筠棠突然微微翹起嘴角,狡黠一笑。
“這個殿下放心,山人自有妙計。”
她說這話的時候,正好下意識抬起了白膩的小下巴,那神采飛揚的樣子叫如狼似虎的攝政王看了個正著。
攝政王那雙狹長幽深的鳳眼猛然一怔,接著就是危險地眯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