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太保與棺山太保本質意義上其實都是一樣的。
兩者唯一不同的是,棺山太保會做棺材,而風水太保只會看風水!
關於這明太保與暗太保的兩者關係,可以追溯到戰國諸子百家時期。
那個時候,明太保也就是風水太保的巔峰時刻。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戰國時期雖然有些混亂,但卻是百家齊放的年代。
儒家,墨家,法家,名家,農家,縱橫家,等等有數百家不同的流派學術,都在哪一個時代爭奇鬥豔。
而方士風水玄學這一塊,在戰國時期是歸屬於道家的。
算是道家的一個分支,而當時的風水術,並不是直接叫風水術的。
而是叫青囊術,也叫青烏術。
是透過天上的星宿方位,來推演風水數術的一門學派。
古時候的帝王將相,對此都比較深信不疑,認為天上的星星所代表著的就是自己本國的國運。
而最亮的那顆就代表著屬於自己的帝王之星!
一旦天上出現流星,就意味著當時的帝王命不久矣。
當然這種說法在某種意義上有很大的錯誤與誤差,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則是對此則是相當推崇的。
而風水太保就是專門為帝王將相,推演國運以及提前選好他們死後的風水寶地。
風水太保與棺山太保一樣,都是隻為皇權服務,不與百姓行事。
風水太保屬明太保。
棺山太保屬暗太保。
但後來因為時代的變遷,加上盜墓賊的正規化出現,很多古代帝王將相的墓穴都被洗劫一空!
這裡,自然是要提到三國時期的曹操。
他發展出來的摸金校尉在當時可謂是風靡一時,就連現在依舊都有不少的傳承。
而風水數術的逐漸流行,以及流派變得更多更廣,風水太保的地位自然而然就大不如以前了。
其主要目的,還是因為他所掌握的能力太過單一。
而那個時候的暗太保,也就是棺山太保,還真就是一名皇帝身邊專門打造棺材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