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當——
江離剛開始彈,人們就感受到一股不同尋常的氣息迎面撲來,不由自主地凝神屏息,側耳傾聽起來,心中難掩疑惑和驚訝,難道江離準備來真的?
很快,人們就發現江離不僅是來真的,而且是真的不能再真,只聽松透清澈的琴音響徹房間,聲聲入耳,扣人心絃,彷彿置身靜謐的雪夜,看遠山明月,聽溪水潺潺,一片、兩片、三四片……潔白的梅花悄然灑落大地,落地的聲音是那麼輕,本應該聽不見的,但在江離的琴聲中,人們的聽覺感覺彷彿都被無限放大了,竟然聽得一清二楚,直透心房。
這一段是《梅花三弄》的引子——溪山夜月,琴音親切優美,節奏兼具平穩舒緩和跌宕起伏的對比因素,高度精練地概括了全曲的基本特徵,以散音演奏。
接著,就在人們流連在這種如詩如畫的意境中時,江離將左手移到下準,放在十徽、十二徽的位置上,以泛音演奏,琴音悄然發生了變化,在低音區出現的曲調,冷峻肅穆,勾勒出一幅霜晨雪夜,草木凋零,只有梅花傲骨錚錚靜靜開放的畫面,聽琴音如見梅花,人們發現自己的聽覺已經和視覺相通,渾然一體,沉醉不知歸路。
就在這時,忽聞歌聲輕輕響起,像是從天而來,往不知處去,恰巧路過這裡,他們才有幸得聞。
“梅花一弄戲風高,薄襖輕羅自在飄,半點含羞遮綠葉,三分暗喜映紅袍。”江離邊彈邊輕輕吟唱道,音調力度都把握的剛剛好,融入琴音中,仿若天成。
這是關於《梅花三弄》的一首詩詞,江離心血來潮之下曾經背過,此刻靈機一動用在這裡,當真是恰到好處,有種畫龍點睛的效果,也發揮了他歌星的長處。
此段是以五度、六度的上下行跳進音程為特徵的旋律,結合穩健有力的節奏,富有莊重的色彩,彷彿是對梅花的讚頌,後十四小節多用同音重複,附點節奏的運用使旋律富於推動力,似乎梅花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晃動起來,這是主題的第一次出現,也就是一弄叫月——聲入太霞,太霞就是高空的雲霞,那般清澈飄逸,晶瑩剔透,彷彿要遺世獨立羽化登仙而去。
之後便是主題的第一次重現,二弄穿雲——聲入雲中,江離一邊將左手放在中準七、九徽的位置,以泛音演奏,一邊輕輕吟唱道:“梅花二弄迎春曲,瑞雪溶成冰玉肌,錯把落英當有意,紅塵一夢笑誰痴。”
聽到這裡,人們的心神已經完全被吸引進去了,在場都是古琴樂感很高的人,這就導致他們一旦聽到好的古琴曲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所有的躁動和異樣的心思都被拂去了,面對如此晶瑩剔透在寒風裡綻放的梅花,他們不敢有一絲褻瀆,就連跟江離不對頭的楊秋都不例外,他的心中暫時消除了一切雜念和對江離的敵意。
倒是沐漁,此刻還能保持一絲清明,不是他的樂感比其他人低,只是作為一名音樂大家,他對音樂的掌控力非常高,但這也讓他尤其感到深深的震撼,太可怕了,他的學生江離到底是多麼可怕的一個妖孽啊。
經過一個插段,江離的左手跳進八度,移到上準,放在四、五徽的位置上,這是主題的第三次出現,三弄橫江——隔江長嘆,旋律穿梭間,音樂的情緒也更為熱烈,似乎在向人們預示,冬天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遠嗎?人們彷彿看到梅花枝繁葉茂、花團錦簇的景象,含苞待放的花蕊,迎風搖曳,生機勃勃,頗有一種“風蕩梅花、舞玉翻銀”的感覺。
江離同時輕輕吟唱道:“梅花三弄喚群仙,霧繞雲蒸百鳥喧,蝶舞蜂飛騰異彩,丹心譜寫九重天。”
人們的心中彷彿有什麼破碎了,被融化了,都用一種深情的目光望著江離,透過他,他的歌聲,他的琴音,彷彿看到漫山遍野盛開的梅花,在白雪的映襯下是那麼美,美到讓人窒息,他們已經深深陷入《梅花三弄》的意境中,無法自拔了。
接著到了第二部分,江離用一系列急促的節奏和不穩定的樂音表現出動盪不安的生氣,襯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這段曲調在音調和節拍上與前面三次重複出現的主題泛音曲調形成強烈的對比,並連續用八度大跳的靈活手法,使旋律線大起大落,此起彼伏,結合演奏上採用剛勁的“滾拂”手法,使音樂表現出一種風雲交加的意境,突出刻畫了梅花迎風斗雪的堅毅形象,在緊張的情緒表現中把全曲推向了高潮。
尾聲的樂曲漸漸平穩,不斷飄出嫋嫋餘音,運用調式屬音下行向主音過渡,然後穩定地結束,彷彿在經歷了風蕩雪壓的考驗之後,一切又回於平靜,梅花依然將它清幽的芳香散溢於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