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通,百念通,蘇陽微微抬頭,再次輕輕飲了一口苦茶,皺眉問道:“小女身上究竟生了什麼事情?”
菩提法王不答反問道:“蘇施主現在可還覺得苦茶很苦?”
蘇陽理所當然的說道:“還是很苦!”
菩提法王聽完立刻就撫掌大笑道:“人生如戲,吾心不移,蘇施主是老衲憑生見過最瀟灑不羈之人。”
蘇陽眼簾微微垂下,手捧著茶碗,無悲無喜的說道:“套近乎也沒有用,我只想知道小女蘇甜到底怎麼了。”
菩提法王沒有再跟蘇陽打啞謎,頗為無奈的嘆息一聲,說道:“執念啊執念,即便是高高在上的佛,也是心懷執念,難以放下。”
一聲苦澀的嘆息過後,菩提法王算是真真正正開啟了自己所有的話匣子。
而就是在菩提法王這絮絮叨叨的話語之中,蘇陽總算是知道為什麼女兒蘇甜未能前來見他,並助他與母親聶凌波相遇。
皆因——蘇甜入魔了!
在佛門,所謂的入魔與尋常修士口中所說的入魔不同,非是修煉什麼魔道,也非是走火入魔之類的,乃是心魔滋生,徹底拋棄自我,真真正正的性情大變,如換了一個人似的。
造成這樣的原因,其實與佛門的功法,有很大的關係。
佛門修行講究放下一切,真真正正的追求大自在,尋一個吾身解脫。
可是所謂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又豈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
故,佛門修行要時常伴隨著佛法修行,透過研讀佛法,朗誦佛經,明心見性,從而領悟至理,體會佛意,達到修身修心的特性。
因此每一位佛門強者,本身足夠強大的同時,亦是一位非凡的哲學家。
然,佛門經法雖然能夠很好的修心,但也並非是絕對,畢竟佛經都是文字,只要是文字就會出現不同的理解,所以才會出現佛門機鋒論辯之說,大家互相論證自己對佛經的見解,藉以壯大自己的佛性,修成無上佛法。
只是佛法若是能夠透過論辯,就能夠糾正自己的錯誤,反而不是什麼事了。
怪只怪,有些人執念太深,自以為對佛法的理解都是正確的,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意見,甚至還妄圖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頭上。
這就是佛門所說的入魔,一個非佛非邪的怪物,以至於不人不鬼,從此為魔佛。
而蘇陽和聶凌波的女兒蘇甜,就是因為執障太深,從而導致在修行佛法的時候,不小心墜入了魔道,從此性情大變,甚至差一點造成了殘害同門和弒師的巨大罪孽。
此事當時在佛門引起的轟動很大,不僅僅是因為造成的嚴重後果,更因為蘇甜乃是蘇陽的女兒,在佛門本身受到的關注度就比較高,所以當蘇甜入魔之後,造成的轟動效果遠遠出蘇甜入魔本身造成的罪孽。
因此菩提法王在迫不得已之下,為了化解蘇甜帶來的巨大影響,只能無奈的把蘇甜鎮於鎮魔塔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