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之後,臨安城一些勳貴人家也開始設立粥棚,或是將一些不用的宅子,暫時借給這些流民們做棲身之所。
皇室之中,以襄王府,明陽長公主夫家為主;世家之中,以應國公江家,安遠侯沈家,景南伯鄭家為主;普通官員之中,則是以禮部尚書徐家帶頭,甚至這些人家之中,本來是錦衣玉食的貴公子哥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女眷們,一個個親自給這些百姓施粥。
書香門第則是以靈巖閣子書家為帶頭,商戶中以仙姿坊帶頭,甚至臨安城最大的青樓醉花陰裡的一些姑娘們也將自己的積蓄捐贈出來,為這些無家可歸的百姓們買糧食,搭棚子讓他們能夠遮風擋雨······
一場浩浩蕩蕩的善舉就這麼在臨安城之中進行,皇帝終於坐不住了,親自從國庫之中撥了不少糧食給這些流民們作為日常食物,此外還鼓勵朝中大臣們一個個的捐財捐物。
蘇家自然也在這當中,而蘇錦言甚至如今的朝堂之中**之人不少,這些所謂糧食銀錢恐怕甚少能夠落到流民手中,於是便說服母親謝氏將家中一些穿不著的衣服什麼的捐給這些流民,讓她們有個能夠禦寒的衣物。
起初蘇家其他幾房人見五房不設粥棚施粥,既然是將一些穿不著衣物送給這些流民,還十分的不解,甚至有鄙夷的,然而就這般幾日之後,她們方才意識到五房此舉的真正用意。
她們即便是捐了銀錢,糧食,可是落到這些流民之中的卻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都被那些官員們中飽私囊了。
施粥則是秩序難以維持,有些流民一天前往幾家粥棚,可是五房這贈送一些不值錢的不要的衣服卻是做不得假的。
流民們越來越多,可是卻從來沒有說是有濫竽充數的,而且這些衣物對於她們而言,不過是一些不要的舊衣物,不值幾個錢······
蘇錦言一時的好心,讓顧行大掌櫃設定粥棚布衣施藥,並未想到為何臨安城無緣無故的湧入這大舉的流民,一直到臘月二十八這日,蘇錦言方才得知,原來北方發生了大雪災,不少平民百姓房屋倒塌。
而最讓人氣憤的卻是,北方草原上因為雪災的緣故,凍死了大批的牛羊畜生,北方的遊牧民族為了生存,只得挑起戰爭。
遊牧民族本就是馬背上的民族,驍勇善戰,因為雪災之故,更是讓他們看上大順這塊肥羊,於是大舉興兵進攻,所到的地方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北方百姓們本就受了雪災,哪裡與之抗衡,於是只得背井離鄉,不遠千里的來到天子腳下的臨安城。
而那些北方城池的官員們要麼是不敗而降,要麼是隱瞞此事不報,任由這些百姓們死的死,逃的逃······
皇帝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十分的憤怒,氣急攻心直接就暈倒了,皇宮之中一時之間雞飛狗跳的。
北方的守將乃是明國公府二老爺,當今太后和華貴妃的孃家侄子張真,以及宮中莞妃娘娘之兄長魏無忌,事情從這些北方來的流民口中傳出,明國公府,以及魏家一時間大受打擊。
流民們吃飽喝足之後,日日到明國公府和魏家門口大罵,大罵明國公府和魏家出了賣國賊,甚至臨安城中的一些愛國的百姓們,也跟著到明國公府和魏家門口扔臭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