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莊文是有辦法的。
畢竟他的腦子裡有著完整的成熟的蟲翼虛位基點的裝置,而且有很多。
在所有的裝備學模型之中,最難學習的也就是這蟲翼模型了。
而對於蟲使來說,尤其是對於空軍來說,一種高階的蟲翼模型就是生的希望。
放棄研究是不可能的,眾多的科學家提出了各自的想法,然後被莊文一個個排除掉。
其中並不是所有的都不可以使用,有兩個的確是在歷史之中被應用過,但是實戰證明,那兩種方法設計的蟲翼在戰鬥中處於劣勢,極大地降低了使用效能,所以並不能被採納。
莊文查閱了所有的文獻,發現歷史上被應用在蟲翼虛位基點裝置上的那個理論方法並沒有出現,而且重要的是雲落的記憶裡,也並沒有關於這個理論出現的時間資訊。
這讓莊文有些傻眼,難道是讓他在這些人精眼皮子底下憑空創造出一套理論來!?
這行不通。
這世界上有天才,但是天才的成就也不是捏造出來的。
那些看似不可能出現的東西,其實都有著出現的必然性。
莊文一直奉行的理論就是要這樣的“必然性”。
想了想,莊文決定讓別人創造出來。
這裡的別人不是其他人,正是這間屋裡的這些老人。
他們都有著豐富的知識,理論創造並不困難,他們缺少的就是一點點引導,而莊文就打算扮演這個角色。
於是,莊文先是讓他們蒐集來一些書籍,然後提出了一個想法。
“不如嘗試一下用精神脈動來影響脈力波動,進而達到對蟲翼掌控的方法。”莊文這樣說道。
一個叫韓流的老爺子皺眉道:“這不就是原本的蟲翼的掌控方法嗎?”
莊文點了點頭道:“對啊,我們一直都想的是要使用新的方法,可是為什麼我們不想辦法讓對虛位基點裝置的設計來符合這種原本就很適合控制蟲翼的方法呢?”
韓流繼續說道:“不是一開始就否決了嗎?基點的裝置的脈術模型會被精神力脈動干擾,無法對脈力波動進行合理的控制。二者的干擾是不可排除的,理論上的東西,無法改變的。”
韓流說的沒問題,理論上的東西是指在事實上驗證過之後被寫入理論的東西,的確是不可以改變的。
二者的干擾,的確是無法排除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干擾是肯定存在的,但是一直以來,我們只是知道有這種干擾,我覺得我們可以研究一下這種干擾,如果可以利用起來,那沒準可以解決我們的問題。”莊文進一步引導地說道。
這時候,鄭國邦也是想到了什麼,點頭道:“這也不失為一個思路,干擾代表有著作用效果,我們如果可以掌握這種作用效果,沒準真的可以解決我們的問題。就這樣,朝著這個方向研究。”
於是,接下來的一段日子,我們開始了對這種干擾的研究。
期間,莊文指出了兩個現象,一個是“精神脈動干擾頻段和脈力波動頻段的對應關係”,另一個是“精神力束狀形態的脈力附著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