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6年3月7日,又一項對普通人來說屬於絕密的任務在某座城市下面的研究所宣佈啟動。
專案名稱“新一代蟲使戰鬥序列機甲開發研製專案”,又稱“三零七專案”。
負責人是何所為,莊文擔任首席顧問。
這個專案莊文並不是作為主導,雖然之前的他的確負責了黑洞吞噬器這麼一個大的專案的開發,但那個專案真的是其它人也負責不了。
而對機甲的開發,何所為才是這方面的權威,雖然他對莊楷逸的實力很人認同,但在國家方面,還是選擇了何所為作為負責人。
主導開發工作。
一方面是莊文並沒有這方面的研究貢獻,不足以作為權威,另一方面,他剛剛負完成了黑瞳吞噬器那麼大的一個專案,再給他那麼巨大的壓力,讓人家一干就是十幾年,確定有點不太人道了。
莊文自然是很樂意這個顧問的身份,畢竟誰也不想太累了。
而且,他很清楚,就算是沒有他,這一代機甲還是會在十二年之內開發出來。
那是在機械脈術模型理論還沒有面世之前用了十二年,而現在,他相信用的時間應該不會超過十年。
在沒有他的幫助下。
其實,這一代機甲的研發成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
他的加入,才使得機甲的研究得到了極大提速。
劉澤林,1582年以年僅二十四歲的年紀,以博士的身份畢業於南疆大學動能粒子專業。
1593年,被招入機甲研究所。
1596年,開發出“雙核子源能激發器”,並於同年應用於戰鬥機甲各部分驅動裝置中,作為能源驅動器。
該裝置運用的是基礎源能動能粒子理論之中的知識,以巧妙的設計,以及獨特的發現視角,大大提高了機甲的動力永續性以及爆發力。
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對機甲研究工作的推進,因為這個裝置隨後大範圍應用於各種機械的驅動。
對整個帝國生產力的提升,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現在有一個問題,莊文不知道這個孩子現在是不是還健在,是不是還會在相同的時間加入到研究課題組之中。
畢竟,莊文對這個世界的改變太大了。
上億在原本的歷史裡應該死去的人現在依舊很自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
且不提這些人對周圍世界的影響,就是單單說現在普遍應用的傳送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