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雖然也是首創,但實際上是直接從彩雲蜂和光明女神蝶形成的原始脈術上獲取的。
基於強大的學習能力和知識積累,莊文得以很快將其轉化為一個真正的,人類可以使用的脈術。
而後的機械模型化,也只是一個循規蹈矩的過程。
但是,後者不同。
除了顧筱憐使用脈源共振法時弄出的東西可以作為一點引導,以及精神導引術可以提供一點思路之外,其它的什麼都沒有。
每一個地方,都需要從頭開始構建。
而且,這個脈術,超越了個人施展的範疇,最起碼,七階絕對無法施展出來。
那麼,從無到有,莊文不能走先脈術模型,再轉化機械脈術模型的路子。
必須要一步到位。
直接將機械脈術模型研究出來。
研究難度,大大提高。
所以,莊文需要做充分的準備。
研究裝置南疆研究所應該不缺少,一些書籍資料,卻並非是全都有的。
某些書籍資料,只是在特定的地方才會開放。
莊文花了一些積分,上了圖書館最高層。
這裡的資料都是非常高階的,其中就包括了很多危險性比較大的,甚至被稱為“禁術”的脈術。
借閱這些書籍資料,僅憑積分還不可以,刷了教授證件之後,才可以看到。
書籍不允許帶走,但是可以用特殊的硬碟儲存書籍圖片。
這些書籍圖片只允許被在硬碟上檢視,任何移動,都會導致硬碟直接損毀。
所有內容,變成一團亂碼。
莊文的腦子飛快地運轉,挑選一切可能用到資料,儲存起來。
比如《源能陣法初解》,嗯,名字有點修仙的味道。
再比如《脈源共振的死結所在》,呃,又有點報告文學的味道了。
還有《真理探討之路――共振法則》,《精神導引術的震動波頻》等等。
資料說多也不多,畢竟這裡都是高階資料,能夠稱為高階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