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翼有六種基本型,其中覆翅模型是飛行速度最快的模型。
當然,這個最快是建立在一個相同的條件下的。
但是,覆翅模型有著兩個巨大的問題,一個是震顫,一個就是不平衡。
一般情況下,蟲使是依靠蟲甲來抵消震顫,抵消不了的就用身體抗。
而一旦身體扛不住,就有可能會傷及內臟。
高頻震顫誰受得了。
是心受得了,還是肝受得了。
有些人腎虛,不是因為操勞過度,而是因為用覆翅模型進行了一次超負荷飛行。
那純粹是被逼無奈。
覆翅模型飛行速度最快,而且可以瞬間激發出很高的速度,用來保命最合適了。
在腎和性命之間做出選擇,無疑會選擇後者。
再有就是不平衡問題。
利用覆翅模型進行超高速飛行的時候,一般就是要沿著一個直線一直飛。
途中不要輕易拐彎,因為稍不注意,你就會墜機。
而依照高頻飛行的速度,估計來不及恢復平衡,改變方向,就會“墜毀”。
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不少人其實付出了腎虛的代價之後是可以逃得性命的,但是就是平衡性上控制力度不佳,導致成為了一堆肉泥。
所以,想要讓覆翅模型可以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就需要解決其震顫問題和平衡性問題。
選擇覆翅模型的大部分是邊防軍將領,而毫無疑問,一旦覆翅模型副作用得到有效的減小,那麼就可以極大地提升他們的存貨機率。
可以說,是一件為國為民做的大好事了。
因此,對覆翅模型的最佳化設計,是一個很早就有的課題。
現在網上有著不少相關的論文,但是很明顯。
這個題目出現在這裡,那就是目前的最佳化都不是很盡如人意。
莊文有很多改進的方法,但是那些小的改變都是有那麼一些作用,就像是那些其它的科學家提出的方法一樣。
但是莊文想要直接一步到位!
在神聖華夏帝國2218年,由一名叫做於智博的教授提出了一個名叫“多翅翼聯動理論”的學術定理。
而後蟲翼模型取得了極大的進展,不只是在覆翅模型上,其它的蟲翼模型也都是在此基礎上取得了極大的進步。
於智博也因此被稱為“為裝備學插上第二對翅膀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