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清楚大康黨爭,甚至故意縱容主和派、主戰派互相競爭。
一方弱勢,陳佶還會偏幫一下另外一方,以免一方做大。
其實九公主和金鋒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主戰派,此時他們佔了上風,如果是平時,主和派認個慫,陳佶就會偏幫他們一下。
但是現在的情況非同以往。
鏢師展現的戰鬥力太強了,金鋒處決權貴的態度也太強硬了。
如今皇宮幾乎就掌握在鏢師手裡,陳佶不是傻子,自然知道應該怎麼選擇。
何況九公主和金鋒給他畫下的大餅也太大太香了。
中興之主,千古一帝,哪一個都是他夢寐以求的。
之前是做不到,現在金鋒的出現,讓他看到了希望,自然會鼎力支援金鋒和九公主。
聽完金鋒的話,便讓大太監宣大理寺卿出列。
大理寺卿讓人抱著一摞公文出來,開始宣讀權貴們的罪狀。
被唸到名字的權貴,全都一臉死灰,心中除了咒罵金鋒和九公主,也在咒罵陳佶。
封建時代,皇帝也會反貪,可是為什麼越反貪官越多?
這便不得不說封建時代的官場潛規則。
朝中出現正直清廉的好官,皇帝自然也欣慰,但是大多數皇帝更喜歡貪官。
不光因為貪官喜歡拍馬屁,討皇帝歡心,還因為他們有把柄在皇帝手裡。
在帝王心目中,文武百官不過是幫他放牧百姓的獵狗而已,官員貪腐就是他用來拴狗的鏈子,也是朝臣給皇帝交的投名狀。
有了這個鏈子,皇帝什麼時候想收拾貪官都可以。
這樣的官員也更容易被信任。
而對於那些兩袖清風的清官,皇帝想控制他們就要找其他由頭。
這就是皇帝喜歡貪官的原因。
這也算封建朝堂上的潛規則,幾乎所有官員都明白。
只不過有些聰明人知道尺度,從來不犯要命的事情,這樣既給皇帝交了投名狀,可以受到皇帝的信任,以後事發了,也最多罷官回家,不會把一家老小的命丟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