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皇宮·太和殿
今日朝會,百官雲集,座無虛席。
只因在經過長時間的反覆探討之後,太極聖皇終於下定決心,定下了助行抗驪的基本國策。
據說在太極聖皇宣佈這一決定之時,大驪使者徑直憤而出走,至此迴歸大驪國中。
而大行使者則是喜出望外,當場跪拜謝恩。
至於大乾與大行和親聯姻一事,便也至此流傳而開,朝野盡知。
今日朝會,便是兩國正式締盟,聯姻和親的重大日子。
故而,文武百官,悉數到場,並無缺席。
而今日,雖無法迎娶大行公主的燕親王趙括,卻一時淪為了滿朝文武的目中焦點,成為了這場兩國和親的重要主角。
原因無他,蓋因聖皇陛下最終採納了燕親王趙括力主的助行抗驪之策,而廢棄了齊親王趙拓力挺的助驪滅行之策。
這對於並不知曉實情的大多數朝臣來說,自然只能夠看到最為淺顯的第一層而已,誤以為燕親王就此得勢,而齊親王從此不復聖恩。
但對於‘憤然而走’的大驪使者來說,他卻看到了世人無法看到的第二層!
他在得到太極聖皇的當面首肯之後,心中以為大乾確實採納了他‘火燒衛水’之策。
而之所以公開宣佈襄助大行,正是與大驪唱的一出雙簧戲,藉此來麻痺大行,好趁機偷襲大行最為重要的豐墉防線!
於是他自然假戲真做,裝作憤然離去的模樣,藉此迷惑大行。
但他萬萬想不到,他的這番心思毒計,卻早已被人看穿,大乾明面上發兵助行的背後,卻還有著第三層難以被人窺探的真實目的……
真正知曉大乾國策底細之人,僅有那一夜參與養心殿密會的十一人知曉而已。
在今日這平靜無波的朝會之下,看似平平無奇,然而大乾卻早已經暗中調兵遣將,籌集糧秣,準備兵出虎牢,奇襲大驪了!
其實不論大行是否與大乾聯姻締盟,太極聖皇便已然決定採用秦王趙政所獻的,‘兵出虎牢,圍驪救行’之策。
原因無他,只因此策對於目下的大乾來說,最為有利而已!
至於大行主動送來的什麼裂土和親一事,無非是錦上添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