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到用時方恨少,目下大將軍贏賁戰死之後,大行國中唯一能拿出手,足以堪當重任的,卻僅有這位曾經帶領楚國吞韓並晉,立下赫赫戰功的三軍大元帥,能夠臨危受命,拯救大行社稷於傾覆之危啊!
“陛下!為國禦敵,老臣雖死無憾!”
國帥屈梁聞聽此言,當即便拱手作揖,受命而道。
他雖已年逾古稀,且有傷患,按理說本不應出征作戰,否則在面臨大驪驟然入侵之時,聖皇陛下也不會委任大將軍贏賁,而是讓老元帥屈梁帶兵出征了。
可目下大將軍贏賁不幸戰死,大行國中除他之外再無大將可堪重任,故而即便屈梁老矣,卻也不得不臨危受命,領兵出戰!
但老元帥心知單以一國之力,絕對無法禦敵於外,故而不等聖皇陛下開口,便又緊跟其後補充而道。
“然大驪鐵騎之威,非一國之力可相抗也!若無外援解圍,老臣即便是拼盡這條老命……也不敢言阻敵五十萬大軍於國門之外啊!!”
此言一出,眾人盡皆無言,心知大行軍力遠遜大驪,若無外援相助,則大行必有滅國之危!
至於唯一能夠出兵救援者,眾人心中肚明,惟大乾王朝而無二也。
瞬時間,所有人之目光,盡皆便匯聚在親自負責此事的大行國相——百里岐(字文英)的身上。
“文英啊,遣使入乾求援一事……進況如何了哇?”
至仁聖皇看向國相百里岐,目露期待般連忙問道。
“回稟陛下,據昨日八百里加急來報,自我大行使者入乾之後,大驪使者也已緊隨其後,入乾斡旋!其使命目下雖還不得而知,但據使者揣測……大驪恐有策動大乾,共同瓜分我大行之意啊!!”
“什麼?!”
此言一出,殿中之人無不面露驚色,心中大駭不已!
想他們滿殿朝臣,在一開始面對大驪王朝的無端入侵之時,還曾想過兩國之間是否存在什麼誤會,還派遣過使者妄圖溝通此事,接觸誤會。
但派出的使者盡皆被轟出軍營之後,大行上下這才慌了起來,連忙商量起了對策。
面對大驪摧枯拉朽般的攻勢,而大行軍隊面對敵軍又近乎毫無抵抗力的大肆潰敗,使得大行朝中一時間便分為了兩派。
一派是以國師龐淵為首的主和派,力爭兵事兇危,應透過和平的外交手段,乃至於割地賠款來平息九州第一強國的怒火!
另一派則是以國帥屈梁為首的主戰派,他們力言弱國無外交,應速速出兵禦敵,再伺機尋求和談。
最終滿朝上下,接連爭吵了三日之後,才定出了既遣使和談,又派大將軍贏賁發兵禦敵,再遣使前往大乾尋求救援的中庸之策。
可目下,遣使和談根本無果,大驪鐵軍接連踏平了濟州三郡之地卻還仍不滿足。
大將軍贏賁又中敵方示弱之計,出兵冒進以至於戰死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