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父皇,兒臣也有一奇策,或可出其不意,一戰功成!”
此言一出,殿中眾人無不好奇,卻是瞬時便目光移轉,匯聚在信心滿滿的秦親王趙政身上。
“哦?究竟何策,速速道來!”
太極聖皇聞言大感興趣,當即便連忙坐直身軀,一臉期待的望向自己的九皇兒趙政。
“依兒臣之見,若是僅僅幫助大行擊退大驪……這對於我大乾來說又能有多大益處呢?”
趙政眼見時機成熟,當即便將軍師諸葛暗為自己制定的計策向眾人和盤托出。
“故而,即便要助行抗驪,也絕不能簡簡單單的發兵救援而已,而是要考慮如何在擊退大驪入侵的同時,更大的創傷大驪,且更多的為我大乾謀得利益!”
這一刻,淪為眾人焦點的趙政,踱步殿中,侃侃而談。
而他此時此刻的這番言論,卻也使得殿中大多數人,忍不住紛紛頷首。
“然若與大驪鐵軍正面相抗,則即便最終擊退大驪鐵軍,我軍也必定死傷慘重!就算是大行為此付出鉅額的代價與賠償,卻也挽不回我大乾將士的大好性命!”
畢竟說到底,大乾與大行兩國雖唇齒相依,來往密切。
但那畢竟是為了大行的社稷安危擊退入侵者,而不是為了大乾的江山合土地。
既然是為了別國而戰,那麼讓大乾將士的血液灑在他國的疆域之上,顯然是合計不過的。
如若不是擔心唇亡齒寒之危,其實趙政也不願出兵,相反還樂見其成,最好大驪與大行互相狗咬狗,鬥個兩敗俱傷那才最好!
因而,在軍事的啟發之下,趙政便決定不讓大乾將士們去為大行王朝的安危而拋頭顱灑熱血,而是為了大乾的利益去征戰沙場!
順帶,再逼迫大驪無奈退兵,如此方為上上之策!!
“故而,兒臣斗膽提議!我大乾何不將計就計,假意與大驪合力分行,且派十萬大軍順流而下,佯裝欲要施行‘火燒衛水’之計,以此來麻痺大驪,讓其對我大乾放鬆警惕!”
趙政快步走至九州山河圖前,手執導引長杆,當即連點兩下,卻是點出了唯一兩處大乾與大驪的交界之地。
“而我大乾,則可以從東部重鎮——東阿城,或是北部要塞虎牢關率軍而出!不去從側翼圍攻大驪鐵軍,而是趁虛而入,大舉進攻大驪國都——中庭城!”
言及此處,趙政自信一笑,斬釘截鐵般肯定而道。
“此為攻其必救,則不戰自退也!一旦國都受到威脅,則朝野震危之下,必定勒令前線大軍班師回朝,救駕國都!屆時,我大乾兵馬再伏擊其必經之路,以逸待勞,攻其不備,則必可一戰功成,大敗驪軍!!”
此言一出,殿中眾人無不眼神發亮,一時間紛紛意動,顯然對秦親王所獻奇策,深感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