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說著,韓彧便忍不住長嘆一聲,似是極為可惜一般,搖首憾道。
“而如此天授密法,目前僅存於那不知蹤向的宋國嫡皇子手中!我大驪窮盡密諜,幾乎將整個九州蒐羅乾淨,卻始終毫無所得……”
此事流傳至今,其實都已經成為一種半公開之秘聞,更是成為整個大驪王朝舉國之痛!
當年大驪之前身,也就是大魏國悍而進攻,以不惜代價之勢強吞大宋,絲毫無懼大宋刀兵之鋒,正是為了得此密法,而後趁勢一統天下!
誰知在付出如此慘重之代價,可謂是拿人命硬生生去填,強行攻城拔寨之後,最終竟毫無所得,不僅未曾搜得此等密法,反而使國力大為受創!
無數精銳之師折於大宋城牆之下,數不盡之神兵猛將永久葬身於大宋國境之中!
至此,大魏國在併吞魯、宋、秦三國之後,卻也再無餘力強勢擴張,生生止步於驪州、靖州、滄州這三州之地。
雖佔盡中原核心之地,卻也給了趙國、楚國等弱國以喘息之機。
再加上蠻夷戎狄之中,實力最為龐大之東部淮夷趁勢而起,妄圖趁虛而入,染指中原,使得大驪不得不疲於應對,調兵轉守東夷。
至此,便確定了由魏國、楚國、趙國這三國,瓜分九州而並列於世之三國鼎立之局面。
而後,魏國率先更改國號大驪,取自驪州鐵騎踏遍九州之意。
年號天冊,取自得天所授,天冊正統之中原正主之意。
魏王也由此改尊號為天啟聖皇,統御大驪王朝為九州第一強國。
楚國則緊隨其後,改國號大行,取自《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意。
年號永盛,取自永存於世,繁榮昌盛之意。
楚王也由此改尊號為至仁聖皇,統轄大行王朝為九州第二強國。
趙國見此情形,自然不能落於人後,也隨之更改國號大乾,取自《易經》八卦之首卦——乾卦。
意為乾乃天,有健進之意,為八卦之首,則大乾必成三國之首之意。
年號神武,自是因大乾以武立國,取神威蓋世,軍武無雙之意。
趙王也由此改尊號為太極聖皇,所統大乾王朝雖為三國最弱小國,卻也遠比曾經之趙國強盛百倍!
是以,大驪之所以對宋國鍛鋼密法如此耿耿於懷,正是因為若當年此等神技被大驪所得,則勢必將一股作勢,橫掃整個九州,行千古罕有之大一統之事!
又哪還會有今日,三國鼎立之局面發生呢?
“哈哈!不過區區鍛鋼之法而已!得之而幸,失之若何?”
然而就在此時,卻只聽魏鞅哈哈一笑,曬然而道。
如此之語,竟是視被九州列國哄搶之密法,如同草芥一般不過爾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