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濤等到的調查結果有些模糊,具體裡面有沒有和紅黨牽連,到最後也沒有肯定的答覆。
但他猜測應該是有的,只是有人故意隱瞞了真相。
對於事情的賠償處理,李子濤沒有再細問,只是讓人處理好員工的相關賠償和治療。
“柏克德停止一切與日本企業有關的合作,adb禁止出口日本,石油也停了,誰敢做就阻擊誰,幫我聯絡高盛。”
高盛在日本混的風生水起,有關政府、企業的債券和ipo,百分之90都是由他們來負責的。
“boss。”艾娃接通電話後交給他。
“溫伯格,找個時間一起喝咖啡怎麼樣?”李子濤笑眯眯的拿著電話說道。
“那太好了,我可是一直期待能夠到富國去參觀的。”悉尼溫伯格爽快的答應下來。
等約好時間,結束通話電話後,悉尼溫伯格臉上的笑容逐漸冷卻,思考著這頭到處掠食的餓狼為什麼會找到他。
李氏控股公司在得到貸款後,大肆支援工業性產業、開發和銷售渠道,自身控股的企業越來越多。
在華爾街內,富國得到美孚標準石油和克萊斯勒的支援,雖然沒能趕上美孚標準石油之前的增發,但其在華爾街的潛力和地位也與日俱增。
“難道他們又把主意打到高盛身上。”想到這點溫伯格就開始緊張起來。
要真是這樣的話,高盛就要小心應對了。
29年發生的大蕭條,因公司的瘋狂擴張瞬間崩塌,高盛的股票從最高市值200美刀,一落千丈的跌到1美刀。
雖然在投資、諮詢等領域,高盛依舊是華爾街最頂級的,但在華爾街的同行眼裡,高盛就是還活著的最好笑料。
30年悉尼溫伯格接管高盛,把原本多元複雜化的業務全部砍掉,該賣的賣,該關閉的就關閉。
特別是原本作為公司重要業務的‘股票交易,’悉尼溫伯格也果斷的摒棄。
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投資方面,為高盛挽回了不少聲譽。
曾經的投資者們都認為,高盛錯誤的快速擴張決定,讓它差點走上滅亡的道路。
專注擅長的領域,才是讓它重新崛起的最佳方案。
現如今正式改製為投資銀行,高盛的風格也從大蕭條前的飛速增長,轉變為保守、穩健。
這恰恰符合了投資者們的心態,畢竟大蕭條剛剛過去。
在這場災難裡賺錢的人兩隻手就能數過來,其他全都是賠錢的,誰都害怕再來一場同樣的災難,保守穩健才是正途。
高盛還在與地方政府與城市合作,發行地方債券,目前是他們最賺錢的業務。
百廢待興,到處都是用錢的地方,市場重獲生機,更重要的是資本已經重新開始流通。
這點才是讓人放心的,銀行業源源不斷的資金流入市場,形成良性迴圈,就代表著市場重新開始活躍起來。
地方政府和城市也要趕上這波發展浪潮,有聯邦政府提供的貸款支援,資本家們正慷慨的開啟錢袋。
如果不搭乘這趟順風車的話,他們的政治生涯也白過了。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