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戰局的結束對杜魯門來說是個好訊息,極大緩解了他的壓力,同時也送給他一定的政績。
雖說是前人餘蔭,作為時任總統的杜魯門算是撿了個大便宜,可誰讓羅斯福時運不濟。
要是能夠再堅持半個月,羅斯福的功績薄上就能再添濃重一筆...對他來說也許聊勝於無。
無論是誰,無論多久,羅斯福的偉大都是不可否認的。
哪怕後世的美利堅人民對他的認同感並不強,認為他的新政是專權,損害了州、個人利益,加強聯邦**,偏向社會主義,造成鉅額赤字消耗國家未來等等。
相比起小羅斯福,老美們更喜歡他的親戚,老羅斯福。
把國家利益從北美推向拉美和太平洋,搶奪巴拿馬運河,為美利堅的強權打下基礎。
他做過很多對美利堅影響深遠的決定和政策,實際對老羅斯福華人也不該陌生。
美利堅獲得的庚子賠款的一半歸還華國,就是老羅斯福的決定,華清學堂就是這筆款項下開辦的留美預備學堂。
好吧,話題扯遠了。
有了戰勝nc的功績,杜魯門的本屆政府有了更多話語權,也讓他騰出大量時間。
只是從內心來講,杜魯門對自己的前任並沒有什麼感激之情,羅斯福給他留了一堆爛攤子。
這些事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解決,造成的影響是長遠的,而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全力去完成它們。
在柏林舉辦的投降儀式,是由蘇聯元帥朱可夫主持。
實際上在7日晚,德國已經向盟軍四方,美、英、法、蘇遞交投降書。
但是朱可夫元帥堅持要在柏林再辦一次正式的投降儀式,無可奈何的德**方只能答應這一要求。
9日當天,在朱可夫元帥的帶領下,四國代表依次坐在面對大門的位置上。
他們分別是;英國代表空軍上將泰德、蘇聯代表朱可夫元帥、美利堅代表斯巴茲將軍和法國代表德朗西將軍。
代表簽署投降協議的是德國最高統帥部總長、元帥的凱特爾,從始至終他的表情都充滿沮喪。
正式簽署協議前幾小時,凱特爾曾請求把時間向後推遲24小時,但遭到冷酷的拒絕。
協議的簽署代表著大量歐洲戰場計程車兵即將返鄉,有多少家庭會因此喜悅,又有多少家庭會整夜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