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逼的義大利成為各軍隊調侃的物件,羅斯福這一時期卻在不停考慮著美利堅未來的走向。
歐洲戰爭距世界戰爭只有一步之遙,在遠東地區咄咄逼人,蘇聯正在鞏固家防線,為戰爭做好準備。
德更是節節勝利,氣勢高昂,讓敵人聞風喪膽。
幸好還有個逗逼義大利在拖後腿,否則,現在的德已經渡過海峽,向曾經的世界霸主發起挑釁了吧?
沒有人疑德是否會對英用兵,戰爭打到現在,已經不是想停下就能停下的。
其中蘊含的龐大利益,在驅使著以家為單位的利益集團向前推進,就好像現在的德一樣。
英人被困在英倫三島上,想要搶功的戈林放跑了33萬敵軍。
雖然對敦刻爾克究竟發生了什麼,讓德人停下腳步還抱有疑問,但最可靠的說法就是空軍元帥戈林想要搶功。
實際上,這一時期的德確實很強,但也沒有強大到能夠在短短一個月內戰勝法。
真正讓法人在短短1個月的時間裡選擇投降的,是他們根本就不想打仗的消極態度。
英被丘吉爾煽動的全民沸騰,法人消極的認為‘打什麼打,回家喝酒、種玫瑰、泡妹子多好。’
丘吉爾想要取得羅斯福的幫助,他也同樣想幫助英人。
無論是站在個人或家的角度來看,被統一的歐洲都不符合美利堅的利益。
歷史告訴我們,任何一個龐大的帝,都絕不是仁慈的。
以貝當為首的求和走fxs路線的政府於17日要求停戰,力主反抗的戴高樂被排擠在政府之外。
於是,當日戴高樂連夜返回倫敦,與丘吉爾會面商談繼續反抗的事宜。
此時的貝當政府已經宣佈停戰,而在倫敦的戴高樂,於第二日在丘吉爾的支援下,在bbc公開發出抵抗號召。
這種公然和政府唱反調的行為,讓還未正式組建完畢的貝當政府惱怒萬分。
當即宣佈對戴高樂做出降級和停職的處理,但是有了英和丘吉爾內閣的支援,貝當政府對他來說已經可有可無。
在之後的幾天時間裡,戴高樂多次公開在bbc宣佈,以貝當為首的政府當局正在出賣法的利益。
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對法蘭西的背叛,戴高樂將會在英人的支援下,組建新的自由法政權,與fxs抗爭到底。
實際上就算是有丘吉爾的支援,在盟內也很少有人認可他的合法。
因為戴高樂沒有獲得民眾的合法選舉,這在民權家看來非常重要,也是政府合法的標誌。
好在戴高樂手上還有不少力量,而他的存在也能激發法內部的反抗力量。
對丘吉爾來說,合不合法並不重要,他在意的是有多少力量能夠加入到反fxs鬥爭中。
6月22日,法當局正式宣佈投降。
有人為此鬆了口氣,厭戰的法人甚至在自己農場舉辦酒會,邀請路過的德軍一起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