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李柃很快就發現,妱夫人給的這本秘籍和她自己的研究方向似乎都有不小問題。
此世中人修煉多賴天賦,講究的是靈感和機緣。
這有些像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能夠掌握的可以掌握的很好,不能掌握的,始終無法強求。
一旦涉及到自身毫無天賦的領域,往往就會不得其法。
這並不是愚蠢,而是思維習慣和生存方式所導致的差異。
妱夫人太迷信這本秘籍之中所提及的方法了,乃至於按照前輩高人所言按部就班的攢集靈材,調和香方,一板一眼的照足來做。
但是她忽略了一個根本的問題,又或者就算注意到,也始終無法解決,那就是她的天賦與條件和那位古修前輩郝道人截然不同。
這有些像是刻舟求劍。
郝道人偶有所得,趕忙在舟船之上做個標記,以供後人求取。
這樣除了明確知曉這段河流之中掉落了一把寶劍,其實並沒有什麼作用。
結果一個敢畫,一個就敢信,真的當成秘籍來修煉了。
李柃這幾日間和妱夫人多有交流,發現她似乎對此也有所察覺,但卻並不在意。
這種態度實在太不嚴謹了,根本就不該是道途研究所應該擁有的。
李柃姑且將其稱之為摸魚式研究,又或可稱是打棗,有事沒事打上幾竿子。
但還真別說,修仙界中的許多神通法術都是這樣得來。
有時候大能高手一個心血來潮,就能勝過凡人工匠百年的苦心孤詣,這種事情,簡直說理都沒有地方說理去。
只可惜,人香之道關涉因果災劫,早已不是等閒小術可以比擬,一般的修士他也研究不出來。
歷史上或有人接近絕塵香這一道果,但也未必像郝道人那樣重視,特別留下秘籍傳承。
李柃看這種秘籍,那叫一個頭兩個大,好在他前世就看過不少水平良莠不齊的古書,也習慣了這種天馬行空的記載方式,嘗試將其歸納整理,逐漸理清頭緒。
“這份秘籍對我而言頗有意義,但卻又不能盡信!
這個郝道人擺明了就沒有什麼科學素養,自己又是草莽散修出身,不好讀書,也不求甚解,只是空活數千年的老前輩而已……
真正有價值的,還是他確認了有這麼一個成果在,如同在黑暗之中點亮明燈,告知我方向!
他所擁有的經驗之談也是可信的,這種感知香魄的能力和我的能力有些相似,或可忽略刻舟之舉,效仿他泛舟河上……”
李柃漸漸決定,利用自己聞香天賦和感知香魄的本領,自己尋找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