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柃的經歷是獨一無二的,他的思想和感悟也是此世中人所欠缺的。
這和智慧無關,只是道路的選擇不同,見不到他山的風景。
李柃這是以他山之石,前來攻玉,寥寥數語,就讓此間的修士意識到了新境界的存在。
只聽得李柃道:“為萬物定價,似乎就是你等金錢大道的最終追求?私以為,此間本質,是為衡量萬物!”
崔抧一驚:“衡量萬物?”
庸俗的金錢交易,明碼標價,一下變得神聖而又恢弘,如同天地大道一般渺茫。
李柃道:“不錯,就是衡量萬物!
我等修士自性具足,事事尋求不賴外物,凡俗愚氓吃喝拉撒,民生日用皆可不用,何來由的還要靈材,丹藥,法寶外物?
無它,道未成矣!
道成何如,道未成又何如焉?
道成在彼岸,道未成猶在水中矣。
說實話,我等修士有時候比之未踏上修煉之途的凡民還不如,好歹凡民生於天地,猶在此岸,也是與大道相類的存在吧?我等卻已經脫離此岸,進入了中流。
凡民種種,我等修士亦可參照,修習,修仙界中蛻凡之法,體悟人生百味,就是由此而來。
金錢大道立足於凡世間交易買賣,諸多修士行商賈之事,運通靈材,廣濟天下,想必也是以此為實證之法……”
崔抧深以為然:“不錯,我金錢大道的確是有許多這般的法門,行事準則也與凡俗商賈相似……”
李柃道:“然而修士畢竟不是真正的凡俗商賈,倘若一直停留在此階段,不去悟道,那豈不是捨本求末了?
不懂此間玄機之人,難免落入窠臼,失卻修煉本義啊。”
崔抧冷汗涔涔,的確,他見過太多的同道中人走火入魔了。
這是明明入了水中,依然回頭望著此岸,不去彼岸……
閔蓮聞言,也如遭重擊,似乎對照到了自身的種種迷茫和疑慮,一下變得激動起來。
“此岸,彼岸……”
這位李道友說的是大道啊。
李柃又道:“再說說這衡量萬物,天地之間,萬物無價,然則自有金錢財富之後,又變成了萬物有價,無價與有價,這是什麼?這就是一對陰陽啊!
正所謂,陰陽和合謂之道,從無價之中衍生出去的價值定義,便是金錢大道所要掌握的核心規則之一,我這麼理解沒有錯吧?”
崔抧心悅誠服:“李道友所言極是,在下茅塞頓開!只是世間萬物似乎不可能完全達成定價,我等在實證之中也發現,許多法寶,靈材,乃至前輩高人的勞力都是無法準確定價的,強行為之,會發生很大謬誤,這又該如何呢?”
李柃道:“此為凡化之衡量,修士之物對照此岸,在過河的前半段猶可為之,在後半段就大錯特錯了,當然還是不要再回頭,往著彼岸而去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