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難辨,會不會也有這方面的因素在影響?”
李柃不禁猜測起來。
“好像並沒有如此簡單,身具神通者,一念化生,即成因緣,此間有虛實相交之意。”
這就是典型的佛門理論了。
唸誦南無阿彌陀佛,即發善心,蓋因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唸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眾生,是諸菩薩欲度眾生。
又有佛經言,阿彌陀佛名號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甚深秘密,殊勝微妙,無上功德。
此間種種,都在述說佛有大願,大業,大力,業力本由心起,因此也可以由心而滅。
那什麼時候無效呢?
唸佛不專一,心不誠矣。
這乍聽起來相當無賴,有效是因為心誠,無效是因為心不誠……那說到底還不是得以結果為標準?
但倘若深入分析,就會知曉,並沒有如此簡單。
起心發願,轉化行動的種種機理,當真妙不可言,一心一念,一舉一動,盡皆都是因果,盡皆都能化作神通。
從心念到行動之間,有妙不可言之奧秘,心念是因,行動是果,只要起了心,就已經有因緣在裡面了,故而又有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之說。
自己聞到的香味和臭味,本質上都是人心,都是這股意念和願力,故而也可以說……香通因果!
自己的感知能力,可以說是唯心典範,只是以常人認知之中的香臭區分投映出來,能捕捉先機於發願之際,心念既起,便知其味,這已經可以說是某種意義上的前知了!
李柃不由得想起了去年自己被渚元國人擄去之時,在山洞之中,感受到那位霍掌櫃發起殺心,立刻聞見其身上惡臭的情景。
或許那個時候,霍掌櫃自己都未必確立了要殺自己的念頭,但自己比他本人還要更加清楚。
這就是感知此間因果的玄妙。
不過,李柃並不打算因此就放過這個尹老怪,畢竟此人身上的惡臭是貨真價實的,沒有徹底消弭,也就意味著仍然罪業深重。
他可不相信這種人能夠做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算立地成佛,也得先把之前的那些事情結清了再說。
隨後李柃又繞到其他房間看了一下,盡皆都是些心懷歹意,窮兇極惡之輩,一心想著拿此地凡民的生命謀船票。
這種人死不足惜,連試驗因果複雜性和天道執行規律的資格都沒有。
確認再無遺漏之後,李柃便決定動手了。
他先盯上的仍然還是之前選定的那個人,對方連睡夢之中保持清醒的意識都沒有,夢境任由出入,簡直渾身破綻。
利用他,可以省不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