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功夫,已是六年之後。
時間來到積香三二三年,李柃時年四百五十三歲。
積香宗,山門外,一群稚嫩孩童遠離家鄉,來到此間求仙問道。
登仙院和庶政院的執事們早已忙碌起來,帶領他們登記造冊,辦理入籍,然後安頓在山門之下的坊市中。
“又一批記名弟子呀,不知十多年後,幾人能夠進入內院繼續深造,成為我宗的正式弟子。”
“貴宗此等教書育人之法,實為修仙界之鮮見,倒是有種凡俗世間學堂的意味。”
“不錯,本宗開創以來,的確是以學院教育為重,不過也只是在打基礎的階段才如此,等到成為正式弟子之後,自然會有拜入師門的機會,得名師指導。”
幾名身穿錦袍的修士正在廣場上看著這一幕,他們當中有積香宗的管事長老,有北海之地其他宗門的觀光客,也有東海仙盟之人。
靈帝宗東方望月聽著旁人議論,面上不由得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她是太上長老東方明的後裔,將來註定要成為宗門高層,管理這個勢力,正好這些年間僑居卻羅仙府,以客卿身份加入積香宗,聊作資歷。
如今東方明等人正在四處奔走,積極組織著正道反攻的力量,晚輩們則多如東方望月留下來休養,趁此機會學習積香宗的體制與文化。
短短几年,感覺大開眼界。
有人讚歎道:“貴宗能夠在短短几百年內發展到如此的地步,果是有著過人之處。”
積香宗人矜持道:“哪裡哪裡,不過是老祖高瞻遠矚,弟子們盡心效力罷了。”
東方望月心中暗道:“沒有那麼簡單,積香宗的體制,從上到下都適合集眾之力,重視栽培低階弟子。
這是傳道之法,開創道途的老祖尤其熱衷於此。”
她算得上是修仙世家之人,自然瞭解老祖秉性和利益所在對宗門體制的影響。
如若老祖重視立道和傳承,就會如同積香真君這般重視大眾教育,以及栽培子弟。
這需要極為龐大的產業以及靈峰福地支援。
而若只為自己證道,那就會把宗門和家族當做汲取資糧的工具,門下弟子也多為潛藏的道友和幫手,施行精英教育。
麾下勢力也多是以利用為主,並不會讓他們發展得太過強盛,以免喧賓奪主。
這當中又要區分道統和血統的傳承,積香宗擺明了就是以道統傳承為主,並不像靈帝宗,只是東方家族和幾個附庸勢力的私產。
她心裡也在思量著,如何才能改變本宗的狀況,但無論如何,似乎都無法可想。
從體制上就已經決定了,靈帝宗的發展學不來積香宗,也沒有必要學。
不過東方望月想到積香真君和自家老祖東方明的實力對比,又不由得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