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生靈幾乎都是先天魔神之種,動不動就是先天道體,比今日的五行靈根俱全還要大路貨。
誰家要是沒有幾個混沌魔神級別的老祖,亦或沒有覺醒先天道體,天賦神通,那簡直就是廢柴之中的廢柴,打雜的資格都不見得有,往往都是那些強大物種的口糧。
古時的仙界,就是字面意思的上界,十洲世界之外,存在著一個由眾仙掌控的外域世界,集天地大道之靈蘊,億萬諸天之精華於一體,各方勢力合力將其掌控,意圖打造成為夢想之中的桃花源,理想鄉,在裡面追尋道真,不死不滅。
所以中古之前,羽化飛昇流行,各方世界的修士,都是要在修為實力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憑藉自身之力離開本土,去往仙界的。
當然,也有取巧之法,那就是搭乘某些法寶,或者攀援這種神樹上去。
但是中古紀元的那場末劫,似乎發生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曠世大戰,各方強者相爭,戰得天地玄黃,連多條大道都被磨滅了,化為混沌本源流散四方。
短短几百年間,幾乎所有通往仙界的建木都被砍斷,仙凡途斷,末法絕仙。
自己如今所在的這一十洲世界,就是在那時候脫離了仙界,似乎還有越飄越遠的跡象。
不過後來,不知為何,仙界遺澤又被找到。
那些真正的頂級仙門,本紀這些後世傳承者之前的先輩們設法找回了其中一些仙界遺澤,改造成為自家洞天,再流傳至今,便是天雲宗的雲上天,如今天庭的那般所在。
據傳當中隱藏著仙道的永生不滅之法,至不濟,也可以出塵世外,躲避本紀元的修仙大劫,所以一直以來,都有天雲宗那樣坐到了當世頂尖位置的勢力熱衷於收集各種天庭殘餘,甚至重建天庭,重拾仙道榮光。
直至如今,十洲世界內還時不時的會有一些類似卻羅仙府之類大能高手殞落,亦或前幾個機緣從仙界墜落所形成的仙人洞府,自己也算得上是其中的受益者。
與卻羅仙府那樣的地方相比,建木之種這種存在,就更有資格稱得上是仙道遺澤了。
因為幾乎所有建木的樹種,都是從仙界落下的,天地之間最初的那棵始祖建木,極大可能就是生長在仙界之上,突破了雲層,突破了外域,一路散播至外域虛空。
所以它的後世子孫,巴山這邊的二代木祖,三代木祖們也繼承了這種不斷生長,貫穿虛空和界域的特性。
不過以李柃所觀,這些後代的樹種明顯沒有古籍之中那種平地而起,通達外域的神異,傳說之中,建木可是能夠高達十萬八千里以上!不是用丈,而是用裡來作為身高單位的!
巴山之巔的那棵神樹,充其量也就是十萬多丈,而自己眼前這一棵更矮,只得三萬來丈。
不過高矮也是要看對比,和普通凡樹一比,這三代木祖,明顯就是堪稱龐然大物了。
而且建木生長緩慢,也因自身的特殊性,幾乎沒有壽元大限,幾乎棵棵都是天然的活化石,活古董。
換言之,眼前這棵建木至少也生長了十萬年以上,乃是前代上古紀元的遺種!
巴山之巔的那一棵,通達妖神宮的所在,更有可能是數十萬年,上百萬年之前的存在!跨越本紀,上古,甚至中古兩到個紀元!
這就意味著,從初代木祖開枝散葉,一直至結果,飄落此間,才經歷過區區幾次繁衍,幾乎每一棵都保留著開天闢地之初的大道本源啊!
修仙世界往往都有越古老越強大的傳說,雖然從某方面而言,堪稱謬誤百出,今人就算仙道斷絕,都還能憑著自己的聰明智慧再創合道之法,比那些只知道依靠天賦和本能修煉的古人強了不知道多少倍,但就本源和靈蘊這兩種東西的存在,卻又正確無比。
因為以靈性本源論的學說,大道化生萬物,是從至高形態的大道本源演化成為靈蘊,驅行法則,演繹出諸天萬界的。
那些古修們所擁有的天賦,高得令當今修士眼紅,就是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