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就算不計這些人,剩下的英才之輩也會遠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更多。
“佘蘭讋國羅真,籍貫大渡城,八歲……”
正當聶英智遺憾之際,又叫到下一個倖存者。
他把神識探了出去,見到一個唇紅齒白,長得可可愛愛的女娃兒,似是富貴人家出身,氣質不凡,但因遭逢劇變,也變得有些鬱郁,在門中雜役的引導下走進堂中。
“嗯?”
欽天院管事尚未檢查,房中的李柃就輕咦一聲,露出驚喜之色。
“此人和方才那個林豐一樣列入別冊,暗中關照。”
聶英智怔了一下,問道:“師尊,是何緣故?”
李柃道:“她身上有靈蘊之氣,堪稱地香道體!”
原來,李柃從其身上嗅到了一股宛若靈花香草的氣息,最初還以為她用了什麼特殊的寶材貼身薰香,仔細感受,卻是自發的從體內散發出來,乃是其本色人香。
李柃一時之間不知其奧妙,但亦判斷出,和某種稱之為羅斛香的靈物有些相似,其味極為清遠。
這種人借香修煉,必定能輕輕鬆鬆薰香入味,修成積香宗的煉氣之法。
而後觀想香神,凝鍊三寶,也能事半功倍。
“地香道體?”聶英智聞言也不由得吃了一驚,“就是師尊在《香道大典》之中推演出來,生具地香靈蘊的特殊道體資質?”
李柃笑著說道:“不錯,我積香宗的煉氣之法基於薰香入味,以酴醾香之用為例,配合香食,香飲,香湯沐浴諸法,於日常生活和修煉功課之中薰陶己身,久而彌香,便能開始觀想香神。
一旦得意,凝鍊精神之力,引導法力之變,則為築基。
再之後以氣蘊化象之法發掘本色人香,明心見性,即可見本來面貌。
這種歷程之中,自身人香與所燻之香性味相和為正途,性味相沖為歧途,都需要找到切合自身資質與喜好的香品作為主香,精細鑽研。
但普通人其實是不知自身人香與所燻之香是否相和的,甚至可以說,無從判斷。
因為構成他們肉身骨血與精神意志的靈蘊太多,太雜,人香性味複雜,根本也沒有這種說法。
唯日積月累的薰香做功,入味之後,成就後天道體,才有堪堪達到借香修煉的起點。
但地香道體不同,他們或因地靈人傑,或因天意垂青而誕生,生來就具有比較純正與明顯的性味,自帶香韻,因而擁有著更為穩固的香道根基。
他們和同樣修煉香道的普通修士相比,前程無疑更加遠大!
其實我也是以香魄理論和自身情況推匯出有這種資質的存在,譬如我自身,可稱蘭香道體,但卻未料,從凡人身上得到了實證!”
聶英智聞言,恍然大悟。
這樣的人才,簡直就是天生為積香宗而準備的。
只可惜,人海茫茫,若無特別的緣分,還真未必見得能夠納於門下。
得此封菡一女童,積香宗第六代真傳弟子當中的領軍人物,幾乎便可以確定了,但讓李柃和聶英智都沒有想到的是,接下來又出現了好幾位特殊資質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