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英智笑道:“師尊如今局面,自是與當年不同了。”
李柃道:“其實當年我也曾抱怨,老祖為何不給更多資糧,甚至念及玄辛峰和天雲宗偌大個產業,竟不知我香道有用,潛力巨大,著實目光短淺。
如今方才明白,當時還是太天真了。”
聶英智身為二代宗主,執掌俗務,對此感受頗深:“是呀,家大業大,開銷的地方也多,真正的好辦法,是種莊稼一般施肥澆水,時不時的鋤土,捉蟲即可,不是時時刻刻精心呵護。”
現實之中執行的社會規律,比他所說殘酷得多。
現實的邏輯是你有才能,你有潛力,你就要做更多貢獻。
宗門不是開善堂的,能夠無限供應資糧寶物給你,恰恰相反,得你供養它才行。
不要問宗門為你做了什麼,先問問你能為宗門做什麼。
金錢大道的運作規律同樣如此,你眼光好,財力雄,本事大,就能不斷擴大“田地”,種養“莊稼”。
李柃道:“這樣一想,昔年老祖在我煉氣境界就能給予每年百餘件靈材的扶持,已經是極大的偏愛,因為修為境界才是亙古以來的判斷標準,是真正的硬規矩。
我不認為本宗體制完美無缺,縱然唯才是舉,也不可能做到有才華,資質,就一定能出頭。
但宗門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利用體制和規則牽絆維繫田地,令得莊稼無論成與不成,終歸還是自己來收割。
萬萬千千個這樣的英才成長起來,就是包賺不賠的買賣,香道之興,由此而成。
我等如今要考慮的不是具體的公平,而是宏觀的公平,所以,維護好宗門的制度才是第一位。
不過我如今想談不是這些,而是我們如今面臨的也是相同的情況,只是視角不同。
天庭不是老祖,加入天庭,也不是過往在玄辛國,更不是我們四處招收附庸,培植勢力。
如今是反過來,我們自己才是莊稼,才是被招納和馴養的一方。
天庭庇護了我們,我們就要為天庭效力,多想想自己能夠為天庭與正道做些什麼。”
某種意義而言,老祖做事全憑心情喜好,不大愛講規矩,乃是真正的任情率性之輩。
但很明顯,天庭不是,那位不是……
人有愛好憎惡,也有親疏遠近,就好比這次各方門派帶過來參加盛會的弟子,除了真正精英之外,同樣存在一些湊數的庸才。
為何湊數的也能來覲見?還不是因為他們有個好父母或者好師父?
而一些真正的英才之輩,則因才華未顯,才能不得而知,仍要繼續苦熬。
這些李柃心裡都清楚不過。
講這些的意義就在於,要清醒認識到今日之榮耀光輝從何而來,又要如何才能維繫,不要被一時的所得衝昏了頭腦。
“傳我之令,從即日起,積香宗各方弟子多多參修供祭通靈之香品,尤其信靈香,生雲香,要切實符合天庭要求,儘快拿出滿意產品,並提高產能……
返魂香一物,我也會親自著手進行改良……”
李柃決定對宗門大略進行一些微調,從過往專注投資回報的高利潤香品轉向對天庭有用的實用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