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柃笑著道:“免禮。”
池英庭拱手道:“師尊派我去往金源島進修,囑我潛心閉關,鑽研本道,而今四十載過去,英庭終於不負厚望,學有所成,因而奉命歸宗,欲向師尊和各位同門稟報這些年來所得。”
聽得此言,香道弟子們亦是心中激盪。
旁觀的嘉賓們也議論紛紛。
當今之世,能夠流傳下來的道途,哪一個不是淵源流長,博大精深?哪一個不是直指大道,前塵可期?
但問題是,那些道途的始祖幾乎都已經作古,道途本身也是歷經多代弟子修繕補完,花費萬千年,甚至更久才能慢慢圓滿。
在這期間,多少修士之所得都是殘篇斷簡,多少天才高手被其上限所制?
香道則不同,自有積香宗以來,短時間內便接連出現築基結丹,不愁前程。
如此一來,旁門左道諸宗門,格局必將大變。
甚至就連法道正途,在這北海也未必見得有這香道吃香了。
一些人甚至開始考慮,自家子弟當中,若有被測出聞香天賦的,乾脆拜入積香宗算了。
北海原本就沒有什麼天雲宗那樣的法道大宗,而是四海商會治下,各路散修勢力並起,金錢大道盛行。
積香宗,完全可以成為此間的名門正派。
李柃自然也明白池英庭結丹的意義,欣慰點頭。
池英庭自豪道:“我這數十年來在金源島廣交道友,博覽群書,結合師尊所傳之道法,終於悟通心照玄相之要旨,練就以香化虹的神通。
而後又以聞香生息聚集香韻,凝練真丹,確立下香道晉升的基礎,並對此間功法作出改善。
除此之外,師尊所傳香道諸法,尤其是以化用通感移覺為主的觀想之術,凝鍊真形的氣蘊化象,心物對應的心相玄照,弟子俱皆有所心得,創下《浮香訣》,《萬香化虹篇》兩大法門,以及相應神通。”
這些李柃已經在密函之中知曉,但是聽得此言,依舊開懷而笑。
“大善!吾道不孤也!”
多年開花,終於結果。
單憑他一人之力,即便是天縱奇才,無人可比,又怎麼能夠顧及萬全,兼修到香道的方方面面。
然而若是門下弟子得力,就可以像池英庭這樣在自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開拓進取。
這當中的某些成果,連他也可以借鑑吸收,反過來裨益自身。
除此之外,就是李柃此前未見池英庭,還有一事擔憂,那就是池英庭是否恪守道心,以香證道。
這並非一個形式,而是關乎修士根基和道路選擇的重要憑依。
如若像離膺那樣偏離本道,以其他道途成就結丹,終究還是得分道揚鑣。
這個擔憂,直至這些成果展示,才徹底放了下來。
李柃聞香識人,一眼就看出,池英庭確實遵從了自己的指示,堅守本道,以香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