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柃道:“倒也不能這麼說,各有各的造化,彼此成就吧。”
慕青絲道:“對了,夫君你打算開宗立派,得起個響亮的名號,才能廣為人知,應該叫做什麼好?”
李柃道:“我也正好想要問你一聲,起名這事,實在太難了。”
慕青絲略作沉吟,道:“現在格局不夠,或許還不適宜稱作某宗,乾脆以門派命名吧,叫做某某門,某某派,才是香道立足的穩妥之舉。”
李柃道:“沒有必要,因為天下間還沒有什麼香道宗門!
此道雖然多有妱夫人那樣的零星散人,但他們各自清修,加之我們背後暫時還有老祖撐腰,不會來爭這個名號與道統的。
以我之見,要開宗立派,就乾脆一步到位,以宗為名。”
慕青絲道:“這樣也好……”
兩人就立名目一事討論起來,想了些許名頭。
什麼聞香教,天香宗,香神宗……
總感覺不是氣運被壓制,就是差了點意思,無法完整闡述本道內涵。
好一番考慮之後,李柃終是道:“我之道途,在於廣博,眾妙化香要化的也是萬香,而非一香。
但倘若直白叫做萬香宗,又未免太像永珍宗了,不如永珍森羅之深意。
乾脆還是以香積國土之意,喚作積香宗吧!”
此名典出佛經。
上方界分過四十二恆河沙佛土,有國名眾香,佛號香積。
其樓閣苑囿皆香,香氣周流十方無量世界。
此香積如來之淨土,乃稱眾香國土。
香積如來以何說法?
曰:我土如來無文字說,但以眾香令諸天、人得入律行。菩薩各各坐香樹下,聞斯妙香,即獲一切德藏三昧。得是三昧者,菩薩所有功德皆悉具足。
綜而論之,就是有聞香悟道之妙。
積是積累的意思,積功德,積萬香,香積於世,感通天地,則無物不香。
李柃又道:“傳說之中,有眾香國,由香積佛住世之故,國土香氣氤氳,以香作樓閣,庭園林池亦遍植香花奇樹,穀米果實豐饒,芬芳遍溢十方無量世界。
我若為元嬰,必有法域,化作自身道境小洞天。
其名為妙香清虛天,正應香積國土之典,納天下萬香之德,舉我飛昇,成就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