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品煉製出來,就是要用的,方興未艾,未見必要,那我們就帶頭自己用,展示種種好處給各方看,形成了風潮,便有良性迴圈。”
李柃做這些事情,並非無的放矢,而是有很深的文化根源和發展頭緒在裡面。
至今,慕青絲口中的焚香宴已經成為積香宗的標誌性節日,每年宗門成立的日子一小慶,隔個十年一大慶,可想而知,未來成立滿百年,千年,還將會有更大規模的慶典。
這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廣而告之,給來客和草莽江湖的散修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帶動其他道途和勢力效仿。
不過這一切雖好,卻都同樣面臨著必要性的問題,歸根結底,則是李柃所提及的有用二字。
天地萬物,大抵都逃不過如此。
他當年之所以成為靈香匠戶,娶公主,享福祿,是因為有用;
積香宗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香道受到扶持,也是因為有用;
既然如此,香道想要迎頭追趕,向修仙界中的其他傳統勢力看齊,也得有用才行。
甚至於,為了彌補發展歷史上長久以來缺位所造成的差距,這用處,還得比其他道途更大,形成明顯的優勢。
否則的話,就連他這位積香宗宗主有所需求之時,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器道,丹道,其他修士焉能不如此?
而李柃在這一番話之中,也隱隱的指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香道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傳統勢力的攪局者。
修仙界中,以老三家為首的旁門左道勢力,輔助修煉之法佔據了半壁以上江山,甚至更多的份額。
與之關聯的,還有陣道,卜道,巫蠱,神道,鬼道諸般道途和體系。
當中卜道,神道等等,又可視作法道延伸出去的範疇,而巫蠱來源更加古老,但也同樣與法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
香道只是個毫不起眼的小透明,始終都在修仙界的邊緣,從未佔據過主流地位。
“仔細想想,真的實屬弟中弟啊,不知何日才能反客為主,大行其道!”李柃感慨。
慕青絲卻知李柃從來不是隻會嗟嘆無奈之人,他這麼說,肯定已經有了想法,探問道:“夫君打算如何改變這種局面?”
李柃道:“真理從來簡中尋,光是圍繞著有用二字,其實已經夠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嘛。
不過我以前也說過必要性的問題。
為何旁門三雄能夠長久佔據主流,為廣大修士所接受,除了它們的確有用之外,就是早已經深入文化根源和習慣之中。
修士雖有不憑外物,精修己身的說法,但護道,除魔,多多少少還是要倚仗法寶器具的。服丹,用符亦如是,修士使用這些,簡直再契合不過。
以我觀之,焚香催神,御氣之法亦可完美融入修仙者的文化根源和日常習慣之中,但最好還是另闢蹊徑,以一種潛移默化的姿態去影響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