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寒磣的,堂堂修士,連大字都不識一籮筐,這樣就算僥倖獲得什麼奇功秘法,前人寶典也認不全,更無什麼自修上進,成就築基的機會。
散修大多迷信絕活,壓箱底的本領,殺手鐧等等,是因為他們不懂得舉一反三,不懂得自創功法,能夠按部就班習得一二前輩高人所傳,就已經是僥天之倖,這並非是修士之道。
只有極少數幸運之輩,僥倖有成,花費數十年功夫補足少年時候所欠缺的東西,方才擁有相應的知識水平,然後再次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奇遇有所長進。
不過那都是築基境界的事情了。
也恰正因為那些後來有成者的經歷,使得一些人忽略了循序漸進,艱難還債的過程,誤以為根本不必什麼基礎,只要修煉有成,就能自然而然的補足……
這樣說固然也有幾分道理,修士倘若能活幾百上千年,什麼文化知識水平積攢不出來?
但問題是……根基不夠紮實,連書籍都看不懂,道理也不明白,又不懂得舉一反三,自行推導,怎麼攢出修為法力來?”
李柃看似和慕青絲討論,實際上多是自問自答,總結自己積香宗的一番教學理念。
“因此,我積香宗培養人才,未必見得一定以煉氣築基為念。”
“凡民之中也自有人傑,各有其用。”
“想要煉氣,築基,甚至繼承我道統,大多還是得有相應的天賦,這是基本的硬性條件。”
這卻又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道理了。
樹木,樹人,各有其用……
這些都形成了積香宗獨特的教育風氣,對於人才和成就的判定,有用無用的價值標準,也和其他宗門大為不同。
“好了,我的大宗主,這些就先別考慮了,我都差點忘了,自己是來找你談論過幾天的大典之事的,老祖她們如今已經到了北霄島上,屆時還有各方賓客要來,都不能怠慢,我們再核對一下還有沒有其他要準備的東西。”
慕青絲聽了,好一陣後,回過神來,不由笑嘆說道。
李柃微微一笑,也暫且放下那些東西,討論起當前之事。
時間飛快,一晃就是三日後。
六月初十,良辰吉日,積香宗的開宗大典如期舉行。
九畹島上,遁光飛馳,各方前輩高人,攜著各自隨從飛了過來。
地面上,煉氣修士們也早已經在此間的城鎮入住,一個個錦衣華服,冠冕堂皇。
這一次,李柃邀請的賓客有玄辛峰的黃雲真人,羅沐師叔祖,周成師兄等親友,有莫清平,妱夫人,尚長老等另行結交的前輩高人和其所帶來的隨扈,弟子之流,也有近些年來跟隨紅魚四處拜訪,交遊結識的北海豪強。
除此之外,就是類似九靈門,但是關係較為正常,意欲建立宗門之間交際往來的其他大小宗門。
北海之地金錢大道繁盛,多有煉丹,煉器,陣師之流與金錢會往來,以其為樞紐,李柃這些年間也著實結交了不少的築基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