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後武家早已習慣寒冬艱苦,她們不會有問題。”
義銀搖頭不語。
上杉輝虎的話的確很提心氣,越後武家也耐得住苦寒,但上位者卻不能這樣考慮問題。
冬季出征的消耗遠遠大於春秋,不說天冷熱量消耗大,吃得多。光是保暖的衣物帳篷柴火,就能壓垮武家薄弱的後勤補給能力。
武家打仗,往往有小規模,短時間,近距離的特點。
地理上,山脈分隔的小平原之間作戰規模不會太大,常年爆發低烈度的小規模戰事。
政治上,守護體系下的守護大名,往往權力分散,很難動員大規模軍隊遠征。而脫離守護體系向集權發展的戰國大名,尚未成型。
換個角度看,日本武家雖然善戰,但缺乏大兵團作戰經驗,後勤補給稀爛。這也是明日朝鮮戰爭中,日軍被明軍吊打的原因。
不管區域性戰術上取得多少勝利,整體戰略上完全是失敗的。
戰前,沒有成熟的官僚體系組織後勤補給,軍需物資大半靠掠奪當地補充。
戰時,各部缺乏聯絡,沒有長期統一的軍事機構協調下令,幾乎無法協同作戰。
雖然日本能集結天朝兩省水平的人口和經濟發動戰爭,單兵作戰兇狠,戰鬥意志頑強。但在國運級別的大戰中,這點優勢不夠看。
沒有支撐數千裡外作戰的成熟後勤體系,缺乏大規模兵團作戰的經驗。這些悍不畏死的日本武家,會被明軍無短板的體量優勢碾壓。
義銀現在面臨的困難,也是一樣。
越後武家之前打仗是在國內,或者在臨近越後國的越中國,信濃國北部作戰,後勤壓力並不大。
這次,越後大軍橫跨上野武藏兩國,在相模國與當地的地頭蛇北條家作戰,後勤補給要求很高。
在天氣轉冷之後,維持軍隊用度的物資消耗會增加至少二三倍。而維持大軍後勤的水運因為冰封斷絕,轉運能力會下降不止一倍。
此消彼長,補給的問題非常嚴重。這可不是上杉輝虎一句越後武家耐苦寒,就可以遮掩過去的。
世界是物質的,精神再強也要有物質支撐作為載體。吃不飽穿不暖,軍隊還打個p仗。
武家又不是那誰,她們可沒有犧牲自己的獻身精神,這樣熬下去一定會出問題。
況且,在片瀨江邊駐地的軍勢足足有兩萬人,其中一萬是越後大軍,這個數量遠超普通大名可以動員的戰兵。
這些人要是折在相模國,越後武家集團就完了。她們這次可是把骨幹力量全部拉了出來,才有組織起萬人規模的戰兵。
一旦失去了這些越後精銳,上杉輝虎與斯波義銀根本控制不住越後國。
他可不是在中央集權的天朝,而是武家知行制的日本。武家在自己的地盤,就是軍政財三權一手抓的土霸王。
北條精銳在佐野領喪失大半,北條氏政一家家去懇求原諒,還得依靠越後大軍的外部威脅壓迫,這才勉強團結起北條家臣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