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波義銀說得有理有據,還給了齋藤朝信一個下臺的臺階。齋藤朝信感激得伏地叩首,上杉輝虎的面色也好看了最多。
他順勢問向大熊朝秀。
“如今秋收過半,各地足輕農兵應該漸漸有空餘人手,你們是否準備好,將這些糧食運輸前線?”
大熊朝秀看向直江景綱,直江景綱出列鞠躬,說道。
“軍糧軍備的運輸,一直沒有停下來,從夏收後就開始往前方轉運。只是越後山脈難行,雖有山谷溪道好走一些,但遠不如平原。
好在沼田城方面,也在不斷動員當地農兵協助,開始接應。只要運輸不斷,大軍的後勤應該不會出問題。”
斯波義銀點點頭。
八萬石糧食看似很多,足夠四十萬人吃一個月。越後出擊兩萬戰兵,理論上足夠吃到明年。
但事實上,還是很拘謹。
戰事期間每日供給的糧食比起日常至少翻倍,不然跟不上士卒的體力消耗。而且從直江津運輸去關東平原,路上也有糧食耗損。
按照武家樸素的軍事觀念,在作戰當地就糧是最好的辦法,不用費心費力購糧運輸。
關東平原雖然大旱,但越後大軍又不是當地人,搶走糧食就好,管那麼多幹嘛?
關東平原這麼大,二萬人的口糧還怕搶不出來嗎?說不準搶得太多,還能往越後運呢。
她們的這種想法,被斯波義銀強行壓了下來,成了現在的買糧計劃。既然是他不準,他就必須保證軍需不缺,不然有損自己的威望。
這件事很難做,好在有上杉輝虎支援,直江景綱也用心協助,暫時沒出紕漏。
而斯波義銀這邊,關東侍所的奉行所,是堅定支援買糧計劃的。
當初為了給買糧計劃添磚加瓦,諸姬各出奇謀。她們已經把這個計劃做成水利建設,賑濟災民,檢地管轄等一系列內治政策組合。
如今糧食的數量遠比想象得多,那麼她們可以調動的資源也就更多,成果會更漂亮。
大熊朝秀看了眼身後的大藏長安,特別是此姬提出的賑濟檢地之策,是關東侍所控制基層的希望。
她鞠躬說道。
“兩位殿下,今年越後災情雖然不如關東平原慘烈,但也少了四成收穫,各地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