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辦法有用,但不長久。
義銀要的是長治久安,那就不只是要海洋貿易的錢財,更要用貨幣壟斷島國內部的一切資源。
正如前面所言,島國是一個封閉的經濟體,對外就那麼幾條貿易渠道,再加上古代生產力的不足,其實各地需要交換的物資並不多。
島國別名金銀島,最多的就是貴金屬,反倒是糧食,布匹,食鹽,書籍,銅錢等商品缺乏,需要大量進口。
既然交換的物資來源集中,數量又不多,那麼使用島國充沛的金銀去交易就很不划算了,很容易造成貴金屬貶值。
只要斯波土倉建立起足夠大的貴金屬儲備,並提供足夠的商品維持島內貿易需要,糧票就有可能全面取代其他貨幣,成為唯一貨幣。
因為市場上金銀賤商品貴的情況,會使得糧票的價效比凸顯,再加上壟斷商品渠道,只允許使用糧票購買,進一步驅逐了其他貨幣。
直到最後,島國內部只使用糧票交易,而金銀銅大多數存在斯波土倉,用於對外貿易的結匯清算。
這正是義銀心中的加強版第一條路,而斯波聯儲就是控制這一路線的貨幣工具。
斯波神裔各家是地方上的大藩強藩,她們原本就有地有人,再加上斯波聯儲控制貨幣,能調動整個島國的資源,神權從此堅不可摧。
斯波二代將軍的權力,註定不會很大。
因為大評議負責立法,奉行眾負責施政,最為要緊的財政權其實在斯波聯儲手裡。
義銀心目中的斯波聯儲一旦成型,斯波幕府將軍的位置就沒什麼值得爭的,最多剩下幾分人事權。
沒有一言九鼎,大權在握的體驗感,誰願意舍盡一切,無底線的去爭那個位子?
只要沒有不顧一切的念頭,那麼政治環境的底線就會抬高,大家都是斯波神裔,不至於像狗一樣撕咬撒潑搶飯吃。
所以,上杉謙信與她身後關東三強藩的那點小心思,義銀並不是太在乎。
斯波聯儲的建立,本身就是對傳統武家統治思維的降維打擊。
斯波神裔集團透過控制貨幣,控制了整個島國,連斯波將軍也只能望而生嘆。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
相互需要,共同富裕,而不是創造一個權力無限大的獨裁體系,這才能防止所有人無底線跪舔獨裁者的長治久安之法。
在義銀的構思中,斯波聯儲將設定主席,但也不是五年十年十五年永遠做下去的無限期管理者,而是舉行定期選舉的聯席會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