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不一樣的日本戰國> 第1730章要將義理迴歸本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730章要將義理迴歸本源 (5 / 5)

林信勝壓抑心中激動,還禮之後,肅然道。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島國武家之義理,雖然源於儒學,但含義卻大不相同。

義理兩字出於禮記,義理,禮之文也。

儒學常說微言大義,春秋筆法,善惡自有歷史明證,所以才有捨身取義,留與後人評說之詞。

但武家之義理,卻非如此。

武家之義理始於遣唐使,天皇朝廷曾十二次使人遣唐,帶回經典無數。

但當時的天皇朝廷重佛輕儒,儒學經典多是佛教門徒代傳,歧義眾多,義理一說也因此被扭曲,只談責任,絕非大義。

而武家義理繼承了這一說法,時至今日,依然是隻知自家福祉,不知君國大義,令人失望。”

義銀思索著問道。

“先生的意思,是要改造武家義理?”

林信勝搖頭道。

“不是改造,是溯本求源。”

義銀摸摸下巴,有點意思呀。

林信勝很清楚武家義理的底色,她斷章取義,把禮記所言忠信義理的前半段忠信一截去掉,只談義理之本源。

這是在投機取巧,但正中義銀的下懷。

武家義理本就是義銀起家的招牌,他的許多行為舉止都被束縛在這個準則之內,導致許多武家反過來利用武家義理一說,限制義銀。

這事就噁心了,義理就像是一根無主的棍子,誰都能拿起來敲打一下別人。

但如果把這根棍子塑造成只是義銀才可以用的專屬工具,那別人就只有捱揍的份了。

義理改造。。不,迴歸本源,可能是一個釜底抽薪的好辦法。

義銀是義理的化身,他的行事風格不能背離義理的範疇。

但如果義理的解釋權在義銀手裡,他完全可以打造出有利於自己的義理解釋,那就爽歪歪了。

這就像是某個天選之國把持了明主的解釋權,那麼別人到底是不是真的明主,還不是自己說了算?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