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景廣原本是上杉謙信的臣子,其母北條高廣是越後國柏崎平原北條城主。
越後國北條家並非北條一門,其血統來自鎌倉幕府的重臣大江廣元,她也是安藝國毛利家與越後國北條家的共同祖先。
七年前,上杉謙信上洛尋求幕府支援,想要繼承山內上杉家與關東管領,然後她在京都遇到斯波義銀,從此雙劍合璧,威震關東。
而越後國內反對上杉謙信的武家,被武田信玄蠱惑,趁著上杉謙信離開越後國的時機,發動了一場覆蓋大半個越後國的叛亂。
跟著上杉謙信下關東,初到貴地的斯波義銀,也藉著平定叛亂,第一次樹立起自己在關東的威望。
而當時被斯波義銀拉出來殺雞儆猴的物件,就是北條高廣。
斯波義銀殺死北條高廣,強迫越後國北條家改回毛利苗字,被毛利景廣深恨。
所以,毛利景廣在川中島合戰之時編造謊言,導致斯波義銀流落在外,最終被武田信玄擒獲,關押在鹽田城強行羞辱。
這件事被上杉謙信知道之後,她就一直想要弄死毛利景廣,但礙於毛利景廣在柏崎眾的領袖地位,只能暫時隱忍不發。
關東攻略之時,上杉謙信把毛利景廣調出越後國,安置在上野國廄橋城,看似重用的背後是把她從柏崎眾剝離出來,暗中殺機重重。
毛利景廣自知上杉謙信不會放過自己,乾脆在上杉謙信征伐下總國的時候造反,導致上杉謙信戰敗下總,北條氏康趁機捲土重來。
斯波義銀迴歸關東,替上杉謙信擦了下總戰敗的屁股,重新梳理關東攻略,武鬥變文鬥,走起和平發展的斯波新思想路線。
毛利景廣則是逃到北條家的領地,從此受北條家庇護。
可天下就沒有不透風的牆,隨著武田信玄公開女兒的來歷,鹽田城往事已經不是什麼秘密。
就算上杉謙信滅了色部長實的口,也只是阻斷了一時,相關訊息最後還是從其他渠道傳了出來。
毛利景廣在川中島合戰中暗害聖人,在廄橋城背棄主君,已然是關東第一不忠不義的惡徒。
但北條家當年策動毛利景廣叛變,自然要保護她的安全,如果把她當做擦腳布,用完之後就隨手丟棄,以後誰還敢輕易投靠北條家?
為了北條家的信譽,北條氏康在世之時幾次拒絕了上杉謙信的要求,一直護著毛利景廣。
北條氏康死後,北條家臣團繼續貫徹先代的做法。就算北條家逐步跟關東侍所靠近,與上杉家和解,都沒有把毛利景廣出賣。
但這件事在北條氏政和聖人同床共枕之後,性質就完全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