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趕緊說道。
“伊奈姬,聖人座前說話,可是要有根據的,不可隨意揣測。”
伊奈忠次嘆道。
“我一開始也不相信,反覆計算了多次,這才敢報於聖人知曉。
這是我計算的具體資料,請聖人過目。”
伊奈忠次從懷中取出一文書,雙手奉給一旁隨侍的蒲生氏鄉。
接過蒲生氏鄉遞上來的文書,義銀一目十行看完。
大多數的資料,他也看不懂,但最後的每年百萬斤開採量,可制銅錢二十萬貫的預測數字,卻看得他有些愣神。
二十萬貫錢,那可是優質如永樂通寶的銅錢,市場認同度高,流動性好,實際價值遠超二十萬貫。
天下掉餡餅,每年平白多出二十萬貫優質銅錢,讓義銀幸福到不敢相信這個事實。
但現實比起伊奈忠次的推測,其實更加誇張。
足尾銅山,是島國這個金銀島上數一數二的超級大富礦。
歷史上開採了兩百年,最高年產量達到一千噸銅,比伊奈忠次計算的五百噸還要翻上一倍。
而且,伊奈忠次所算的制錢數量,是按照純銅的銅錢分量計算。
實際上的古代銅錢一般都要摻入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四十的梓鐵鉛等其他金屬,實際用銅量更少。
就算新銅錢比照永樂通寶的精良程度,銅含量很高,那也不至於五百噸只能制錢二十萬貫,最起碼也能製出二十五萬貫以上。
年產一千噸銅的足尾銅山,事實上可以為義銀帶來至少五十萬貫的優質銅錢,而且是每年都有。
歷史上的島國,在戰國結束前後發現了足尾銅山,別子銅山,進行了大量開採。
在之後的兩百年間,島國非但不用再進口天朝的銅錢,反而向天朝輸送了大量的銅錢。
天朝不但進口大量的島國銅錢,還大量的進口島國銅。島國銅純度高,被天朝譽為紫銅,成為了天朝官方鑄錢的一大來源。
雖然此時的義銀還不知道足尾銅山的巨大蘊藏量,但僅僅是伊奈忠次報給他的資料,就已經讓他心滿意足,不知這麼多錢該怎麼花。
而義銀更沒有想到的是,等足尾銅山真正開採鑄錢,他還沒來得及煩惱怎麼花的時候,巨大的金融風暴就將席捲關東。
足尾銅山將成為關東經濟的定海神針,幫他度過這一次危機。
等時過境遷,回頭想來,也許這就是天命吧。
老天爺要斯波家得天下,天上掉錢幫聖人穩定局勢,關東武家在經歷了這一切之後,自然更堅定了對斯波神權天授的敬畏。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