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家一起演了一場冰釋前嫌的政治戲碼,但上杉謙信與成田長泰之間的齟齬已經難以洗清。
上杉謙信利用斯波義銀離開關東的當口,擅自發動新一輪攻勢,結果戰敗下總國,被北條氏康打了一個漂亮反撲,北條家捲土重來。
忍城的成田長泰又一次脫離上杉家管轄,在武藏國保持中立,在上杉家與北條家之間反覆橫跳,甚至隱隱更親近北條家。
可好景不長,斯波義銀迴歸關東,與金山城由良家的妙印僧交好,利用當地兄弟會渠道南下利根川中下游二百多村,實地考察。
最終,武家義理促進會成立,為關八州中下層武家謀福利,關東侍所再次穩住局面,壓住北條家。
如今,上杉家與北條家已經在關東侍所的政治框架之下手牽手。
別看上杉謙信與北條氏政因為私人感情,相互瞧不順眼,但同為三強藩的兩家在一些重大問題上有著共同利益,例如攻伐東方之眾。
上杉家與北條家都能聯起手來合作,在雙方之間騎牆的成田長泰就特別尷尬。
這人嘛,不怕一次站錯隊,就怕次次站錯隊,再大的家業也不夠這樣禍禍的。
眼看由良家蒸蒸日上,成田家被迫向這家姻親靠攏,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所以由良成繁一提起聖人不願重責叛軍,成田長泰就有些緊張,關東侍所這潭水越來越混,越發看不懂了,唯恐自己這次又站錯隊。
長尾當長嘆道。
“這事看似複雜,其實也很簡單。
東方之眾經過這次慘敗,對聖人已然是徹底喪膽,再難提起反抗之意,只有恭順之心。
她們不再是聖人的威脅,反倒是咄咄逼人的關東侍所吃相太難看了,讓聖人起了反感。
這關八州已經落入聖人之手,聖人不希望看到矛盾激化,更不希望看到關東侍所再次把東方之眾逼得狗急跳牆。
這次叛亂雖然平息,但關東四國的實力其實沒有被消耗掉多少。
裡見義弘死了一點人就潰敗,佐竹義重甚至沒有與聖人面對面打上一場就低頭降服了,東方之眾各家實力尚存。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因為東方之眾趕在春耕農忙發動突襲,今年的秋收肯定要減產。
下總國因為這場戰亂,春耕更是被攪和完了,搞不好還會絕收。
東方四國加上下總國,如果這五國一起在秋後陷入大饑荒,就太可怕了。
聖人現在顧不上追究東方之眾的罪責,他最擔心的是秋後的饑荒會引發新一輪大亂。
天大地大,吃飯最大。東方之眾實力不損,關東侍所如果逼人太甚,只怕秋後。。
聖人現在根本沒興趣談對錯,更不想談如何懲處東方之眾,聖人要的是穩定,穩定壓倒一切。
現在最重要的事,就是讓東方四國在秋後有飯吃,就算半飢不飽,也好過陷入全面的大饑荒。
對口幫扶之策勢在必行,關於這一點,聖人絕不會讓步。
但武田上杉北條甚至是我們,都沒有義務去管東方四國的饑荒,這是她們自找的,與我們何干?
就算上杉殿下與武田殿下願意妥協,她們也無法說服家臣團認可這個所謂的對口幫扶。
再者,關東侍所其他各家現在都是以三強藩為風向標,三強藩如果不能為大家說公道話,大家為什麼還要跟從三強藩行事?
如果三強藩頂不住壓力,那麼威望一旦被打擊削弱,再想建立起來可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