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分親疏遠近,早在幾千年前西周時期就有八辟之說,之後在曹魏時候正式成為律法,又稱八議。
也就是說,有八種身份的人犯罪,司法機關無權處置,必須奏請皇帝裁決。
這八議之首就是議親,也就是皇帝老子的自家親戚。
皇帝的親戚天生高人一等,所謂的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只是老百姓的意淫,純屬子虛烏有。
在古代封建社會,親親相隱既是一項道德規範,也是一條法律原則,看似不公平的背後,其實是深刻的社會現實。
人,生而不平等,這是封建社會的共識。
義銀很滿意佐竹義重的提議,因為這個中年熟婦真的很懂事。
佐竹義重深恨以三強藩為首的關東侍所逼人太甚,但她說話必須把握一個尺度,那就是親疏有別。
三強藩再壞,那也是聖人的親眷,佐竹義重有什麼資格對她們說三道四?難道她還指望聖人為東方之眾做主,處罰自己的女人孩子?
佐竹義重想要給佐竹家留點體面,必須想辦法做到三點。
其一,證明自己的能力,為眼前一團亂麻的現狀,提出一個符合義銀利益的方案。
其二,在這個方案之中,她要體現出自己的價值,將功補過。
其三,將關八州之地因為這場叛亂,隱隱浮現的大饑荒平息掉,不給佐竹家留下後患。
要做到這三點,其實非常不容易,但佐竹義重不但做到了,還挾私報復,給三強藩送了個軟釘子。
她利用聖人對關東侍所的不滿,藉助聖人的手,強迫三強藩為首的關東侍所救濟東方四國,解除饑荒危機。
要知道,東方四國之中就有常陸國,這饑荒的老百姓之中,也有佐竹家的部眾。
義銀與佐竹義重討論的百姓和民心,從來不包括鄉野農民,城下町民。
他們說的都是有名有姓的武家階級,那才是真正的百姓,島國賤民是沒有姓氏的。
佐竹家這次肯定要被嚴懲,但不管是怎麼嚴厲的處罰,佐竹義重都必須先保證自己的家臣有飯吃。
只有保住了自己的基本盤,佐竹家才有延續下去,再度復興的希望。
佐竹義重的報復不能太兇狠,甚至要順著義銀的意思,只是讓關東侍所各家難受,拿出錢糧來替義銀做善事,換取東方四國的名分。
畢竟,東方之討伐戰已經無疾而終,關東侍所各家沒有功勞,怎麼好意思開口討要恩賞。
就算東方之眾的土地,是義銀許諾給關東侍所各家西征的恩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