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信勝這是指著光頭罵禿驢,難怪建仁寺主持生氣,真是不給半點面子,實在下不來臺。蠤
笑完之後,義銀問道。
「看林信勝這幾句孝道之語,她是學儒有成呀。」
明智光秀點頭道。
「嗨,她讀的是四書集註,學的是朱子。」
義銀不懂儒學,不知道什麼是四書集註,但朱子兩個字在後世廣為流傳,他自然知道是誰。
子字在儒家學說中的地位神聖,古往今來能被尊稱為子的儒家學者,除了孔顏曾孟荀,最有名的就是朱子,也就是朱熹。
程朱理學赫赫有名,主導了明清儒學正統,影響力極大。蠤
漢武帝獨尊儒術,儒學確立了為帝王服務的路線。但在漢唐之後,道佛崛起,逐步分攤了儒學的關注度。
最要命的是,皇帝似乎也信了道佛。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只要是皇帝喜歡,餓死都行,何況是學習新路線呢?
學得文武藝,必然要賣給帝王家,不然寒窗苦讀還有什麼意義?
儒學最大的隱患,就是知識分子有了其他選擇,自己這個主義漸漸吸引不了追求上進的知識分子。
儒學求變,但又說不過玩辯證的道佛兩家,最後是程朱理學橫空出世,完成了儒學的哲學化,體系化,挽回頹勢,奠定儒教地位。
程朱理學將儒學三綱五常的道德倫理和天理相結合,更好的服務於帝王,服務於統治階級,因此受到封建主流社會的青睞與支援。蠤
知識分子想要當官,就必須信這個主義,喊這個口號,程朱理學一統教育界,為儒學繼往開來,立下曠世奇功。
從此以後,甭管學儒的人信不信這個三綱五常,當官就必須要學儒,想升官發財,先一起歌頌。
程朱理學從南宋時候就有書籍流入島國,寺院作為島國文化庫,自然存有朱子著作。
林信勝來寺院學佛沒學進去,反倒是痴迷朱子學說,難怪尼姑們氣急敗壞,覺得她不識抬舉。
說笑間,義銀與明智光秀已經走到禪房門外,義銀對明智光秀微微一笑。
「走吧,我們一起見見這位痴迷學儒的稚女。」
明智光秀無利不起早,義銀可不會認為她單純是覺得有趣,才會刻意結交這位林信勝。蠤
———
禪房內,林信勝已經看了一天的書。她不是想在此時看書,只是為了平心靜氣。
說起來,儒學這個圈子在島國混得很是淒涼。
天皇朝廷覆滅之後,武家崇尚用刀劍說話,重禮輕義,儒家學說在島國找不到世俗根基。
神道教消亡,佛教佔據島國文化高地,對儒家學說渾然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