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道命令下達,使番魚貫而出,奔向四方。
前田利益雙目始終看著前沿,盯緊對方的一舉一動。
第一波就派出十支備隊,刻意拉長戰線,織田軍表現信心十足,正好瞧瞧這些織田家引以為傲的精銳成色如何。
———
首先下山的織田軍勢,是來自尾張的精銳備隊,平手汎秀為了第一波攻勢,甚至前移了馬印,親自指揮這些備隊衝擊敵陣。
斯波軍的前方是巖崎山,東野山下來的十支備隊,正好排列在斯波軍的側翼。
斯波軍也從陣後迅速調出備隊,與下山的織田軍形成對峙,在側翼另開一局。
法螺聲之後,陣鼓隆隆響起。十支備隊踏著陣鼓的節奏,一步步向前,逼近斯波軍。
前方的織田足輕扛著三間半的超長槍,組成槍衾陣。
三間半的超長槍,以前都是用於阻擋騎兵衝鋒,一般備隊交戰,更多是使用兩間半到三間的長槍。
這些五六米的長槍,一般武家備隊的足輕根本用不了,只有農兵分離之後的職業足輕,經過訓練才能在戰爭中順利成陣。
戰場之上,一寸長一寸強,比一般槍陣長一兩米的武器,讓織田槍陣更具優勢。
在槍衾陣之後,跟著的是鐵炮弓矢眾。
織田精銳備隊的鐵炮比例已經達到了二三成,織田信長甚至希望把這個比例提高到五成。
鐵炮雖然貴,但訓練起來卻是簡單。
只需要幾個月時間,鐵炮足輕就擁有了弓姬武士的殺傷力,而訓練一名合格的弓姬武士,至少需要十年。
連年戰事,經濟上的巨大壓力,讓織田家暫時還無法做到裝備一半人員的鐵炮數量,只能用弓矢眾與鐵炮眾組合使用,填充人員。
鐵炮直擊,弓矢拋射,相互配合,在超長槍組成的槍衾陣保護下,形成連綿不絕的遠端攻擊。
這是織田信長與南蠻教合作之後,訓練出來的新型備隊。
雖然比起西班牙大方陣還遠遠不如,但對付島國內部半農半兵的傳統武家備隊,已然是降維打擊。
除了新型軍勢,織田信長還喜歡依靠濃尾平原的巨大糧食優勢,選擇農忙時節攻擊敵人的領地,用反季戰術製造對方的饑荒混亂。
不管是戰術上,還是戰略上,織田家的軍事策略都是革新性的,遠遠強於傳統武家。
這才有了織田信長推土機一般不斷碾壓周遭勢力,迅速打下了三百萬石的巨大家業。
而今天,也該輪到斯波陣營的傳統備隊嚐嚐織田新軍的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