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越的本莊繁長與加地景綱也是收穫良多,有商路,有地盤,還有一百名御臺人的名額吃福利。
真田信繁來的最晚,結果成就最高。不但有一百名真田眾吃福利,還拿下了四五萬的領地,一躍成為關東侍所內的有力大名。
小笠原長時眼饞別人飛黃騰達,只能埋怨,早革*不如晚革*,晚革*不如反革*。
就連南邊那些不屬於關東侍所的地頭地侍,都能從武家義理促進會得到大量好處,送錢送糧。
小笠原長時心裡能不泛酸水嗎?也難怪她會一時衝動,藉著義銀回關東的機會,隱晦提出請辭統戰眾的想法。
義銀苦笑搖頭,說道。
“這事,還真不好怪她。”
統戰眾的建立,本就是義銀想要拉攏關東地方有力武家的工具。
小笠原長時就是其中的一塊招牌,義銀若是同意她請辭,對外不好交代,甚至有過河拆橋的嫌疑。
可是,義銀很為難。
因為小笠原長時的實力和地盤就那麼小,還在北信那個敏感的地方。他就算想安撫小笠原長時,塞些好處給她,也不方便抬舉她。
義銀嘆道。
“這事不好辦,但小笠原長時的統戰眾頭銜絕對不能摘。”
大熊朝秀想了想,說道。
“津多殿,其實您不用刻意施恩於小笠原大人。
統戰眾雖然名義上地位很高,但卻沒有參與什麼實際工作。武家重實際,只有虛名而無利,長久來看必然沒有吸引力。
若是能夠把統戰眾的作用引導到實處,小笠原大人覺得自己可以為關東侍所盡一份力,也許就不會胡思亂想了。”
大熊朝秀的意思是,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魚。義銀想用統戰眾拉攏地方有力武家,那就得讓統戰眾的身份有對應的好處。
要不然,今天會有小笠原長時請辭,明天也會有別人請辭。統戰眾就是個沒用的虛名,誰在乎呢?
義銀沉思半晌,問道。
“是嗎?那你有什麼建議?”
大熊朝秀肅然道。
“津多殿,您在利根川中下游村落下鄉之後,提出讓當地的地頭地侍舉薦人員擔當監督眾,以監督修繕水利的款項用途。
由武家義理促進會,地方監督眾,地方兄弟會,三方牽頭監督,的確是個好辦法。但這樣做,武家義理促進會的任務是否太過繁重?
您看,武家義理促進會既要負責武家子嗣的求學,又要參與水利修繕,還得負責借款監督,處處都要費神,亦是難以面面俱到。
統戰眾是由關東侍所的高階武家組成,身份地位威望都足夠了。不如請統戰眾出面,替代武家義理促進會在監督方面的職能。
一方面為武家義理促進會分擔部分壓力,另一方面也是提高統戰眾的實際許可權,也許能讓關八州高階武家更有動力渴求統戰眾身份。”
大熊朝秀的這個建議,當義銀眼前一亮。
他搞出統戰眾,就是為了在關東武家中拉攏人心。如果讓統戰眾的身份擁有實際利益,那麼高階武家對於統戰眾身份,就有了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