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不一樣的日本戰國> 第1319章設想包圍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19章設想包圍網 (3 / 4)

寺院是島國最早形成的商貿中心,宗教祭祀會聚集大量人員,形成了趕集廟會的雛形。

商人透過廟會賺錢,貴胄透過廟會募捐,寺院透過廟會房貸,大量的人流導致大量的需求。

古代不比現代,交通不便,本土本鄉人很少遠行。物資交換必須有一個確定的時間和地點,廟會的出現形成了有效的商業機會。

從天皇朝廷開始,日本寺院就透過提供商貿便利,賺取了大量錢財,成為獨立的商業勢力,寺院土倉具有存款和放貸的金融屬性。

而一向宗的寺院更加恐怖,因為一向宗教義簡單明瞭,能夠吸引大量的底層民眾,失意野武士。

一向宗在八代法主改革之後,將大量村落組織化,形成了遍地的網路。

一向宗寺院成了網路中的節點,聚集地,以講組為抓手把信眾組織起來。

所以,一向宗的動員力甚至比傳統武家更強。

近幾,北陸道,東海道,都存在大量信仰一向宗的寺廟和村落,石山本願寺的法主也成為了以信仰為紐帶的佛教大名,權勢滔天。

村落與村落之間,是不同的。

關東地區保守傳統,義銀在關東下鄉,主要是拉攏莊園制經濟下的傳統武家。

關東多名門,御家人奉公恩賞得到開拓土地的權力,基層村落大多在御家人後裔手中。拉攏村落,就是拉攏當地的地頭地侍。

而在近幾,莊園制經濟早已走向崩潰。

從天皇朝廷時代起,底層民眾持續逃亡,逃亡者在外抱團取暖,開拓新田,形成了體制外的野村。

這些村子一旦強大起來,就會謀求統治者的認同。

有些野村向武家政權靠攏,成為國人眾,地侍。有些野村因信仰聚集,成為寺院名下的田地。

一向宗與織田家的矛盾是全方位的。

織田信長的樂市樂座政策,將鄉間商貿中心從寺院轉換到城下町,削弱了各地寺院的地位。

織田信長改革的農兵分離,向基層討要更多的權力,村落中包括宗教在內的自治權被削弱。

宗教死敵日蓮宗與織田家的聯手,更是讓一向宗如芒在背。

三河一向一揆是織田家派人幫德川家康鎮壓的,織田領地中有大量的一向宗寺院,德川家康那種改宗的做法會不會被織田家沿用?

要知道,近江國三井寺,伊勢國長島,那都是一向宗的重要據點,如今這些地方都在織田家的勢力範圍內。

還有織田家已經伸進堺港的手,與南蠻教暗中勾勾搭搭,讓近在咫尺的石山本願寺非常敏感。

攝津國內,南蠻教與一向宗的村落仇殺從未停止過。南蠻教引來織田家的用意,石山本願寺的法主用p股想,都知道是在針對自己。

本願寺顯如的神經繃得緊緊,一旦足利義昭提出求助,一向宗是有能力,更有意願幫足利將軍對付織田信長,以求一勞永逸。

一向宗對抗織田家的意志,遠比朝倉,三好,六角這些武家勢力更加堅定。因為雙方之間的矛盾更加深刻,無法妥協。

織田信長關於經濟,宗教,內政等各方面的決策,都讓一向宗體會到前所未有的痛感。

有石山本願寺這個堅定的反織田主心骨在,有足利義昭這位將軍號召,各方勢力對織田家的圍攻絕不會因為一兩次失敗就半途而廢。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