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賦照著六公四民收,但兩成公糧以中央補貼地方的方式,返還地方使用,勉強也算是四公六民。
可上杉奉行眾混賬,偏偏把二公返稅全部用在上杉家臣團身上,引起了中下越被征服武家的反彈。
當時的義銀政治思路還太嫩,他沒想到武家集團竟會如此短視貪婪,二公返稅的仁政差點翻車。
之後,他不得不亡羊補牢,組建二公返稅評議眾,由上中下越各地武家參與監督,這才把二公返稅的仁政給堅持下來。
這一次,水利借款的擔保人是義銀,抵押物卻是二百餘村未來幾年的畝產增量,是屬於二百餘村自己的糧食。
要是這筆錢被人吞了,義銀辛苦建立的武家義理促進會,一夜之間就會淪為*漢*十*會,再沒人肯相信了。
義銀可不想在一條溝裡翻兩次船,他根本不敢相信武家的節操,就必須建立一套監督體系,緊緊盯著水利借款。
在他的構想中,武家義理促進會,地方兄弟會,二百餘村組成的監督眾。三方利益完全不一樣,正好相互監督,謹防借款萬無一失。
———
聊了半天之後,二十多村的地頭歡天喜地得拜別義銀。原本悽悽涼涼的苦難熬冬,因為他的到來,又有了一絲希望。
等她們離開,義銀疲憊得閉上眼,讓腦子放空一下。
與這些地頭交流,雖然不用繁文縟節,但她們說話更接地氣,更在乎實際利益,也不好忽悠呀。
義銀用助學逃荒,以工代賑,水利借款,共同倡議,建立監督,步步遞進這才把她們套進了自己的節奏裡。
這種會面,他南下之後已經經歷了十多次,可每次見完人,他都覺得疲憊不堪。和這些地頭周旋,實在是太費腦子,心累。
身旁的井伊直政擔心得看著疲乏的義銀,默默為他滿上茶水。
門外,蒲生氏鄉輕手輕腳走過來,看義銀閉目養神,似乎打起了瞌睡,又有些猶豫不語。
義銀睜開眼,看向蒲生氏鄉。
“什麼事?”
蒲生氏鄉鞠躬說道。
“津多殿,山中幸盛大人到了,人在外面候著。”
義銀一愣,笑起來。
“她真是。。來得好快。”
關東事急,義銀從堺港直接快船衝回直江津。而山中幸盛當時正在南河內之地,收攏參與南河內討伐的關東姬武士團。
當時留給她的命令,是等南河內事畢,秋後回返關東。現在是初冬,她已經到了利根川下游覆命,動作可真夠快的。
義銀笑道。
“讓她進來說話。”
蒲生氏鄉嗨了一聲,又說道。
“還有,江戶城的太田康資大人派了人來,懇請您駕臨江戶城,讓她能一盡地主之誼。”
“你出去替我婉拒掉,說我要在大雪前返回,就不麻煩她了。”
“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