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老子來自現代社會,看慣了金融販子那套轉移財富的乾坤大挪移,一定會被你給嚇著。
封建時代的武家哪見過這種金山銀山的大場面,數學不過關,都算不清自己欠了多少錢。
但義銀已經懶得再計較陽乃這點小心思,他說道。
“我不是諷刺你,我是真的覺得你很有天賦。
債轉股,利息用分紅替代,短時間內拿到了大量現金流,來發展北陸道商路。
你可真行啊。
不過,就這點債務想要嚇唬我,實在是不夠看。你雖然天賦異稟,可惜沒經歷過1997,2008。
這點債務算什麼,融資,增股,轉債,槓桿,一個都沒有,能欠幾個錢?
我剛才看了眼,各個土倉的利息不一,總體大概是多少?”
義銀說1997,2008什麼的,高田陽乃一點沒聽懂。但義銀問話,她還是乖乖回答。
“各家給的利率不一,但總數大概在三成利息。”
義銀詫異道。
“才三成?單利?”
高田陽乃點頭道。
“是的,這些年近幾戰亂不休,各家放出去的銅錢常常收不回來。
因為武家作戰絕嗣滅名,商鋪商隊被搶被屠,這些收不回來的銅錢只能成為壞賬。
北陸道商路有沿途各國有力大名參與,這兩年發展得如火如荼,正是最優質的資產。
所以各家才願意低息參與,其實大部分銅錢是直接買為股份。只有少部分土倉遲疑,還是以借款方式結算。
因為每年分紅兌付,拒絕利滾利,所以只有固定的三成利息。”
義銀點點頭,再次感嘆高田陽乃真是天才,完全不像是這個時代的商業思維。
古代商業重實物,換而言之,太在乎實際存在的物質。現代金融那種把錢當成數字,搞數字模型的玩法,古人不會去做的。
但高田陽乃把自己看作武家,並不是為了行商入行。反而能跳出傳統商家的視野,更關注現金流。
一年百分之三十的利息很貴嗎?如果沒有複利,簡直便宜到令人髮指。
古代金融就兩種玩法,一個是弄到金銀銅,打造貨幣賺取利差。還有一個,就是借款。
九出十三歸,那是基本利率。一旦借出錢,之後就是利滾利。
不斷依靠複利率滾大的借款,會像吸血蟲一樣把借錢的人吸得家破人亡,一本萬利。
而高田陽乃不但壓低了土倉借款的單利率,還乾脆把債務轉換成北陸道商路的股份,玩了一手債轉股的把戲。
簡單來說,她搞了一個股份制公司,她來負責經營。賺錢大家分,虧錢股東倒黴。
整個北陸道商路被分了個乾淨,看似股東有了資產。可問題是,這商路算資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