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精米,就要用石碾脫殼。古代脫殼工具粗糙,三石也難出一石精米,碎米不少。
簡單算起來,一百五十名御臺人,近兩百名同心眾,就是三百五十名姬武士。
一年需要七百石精米,實際損耗的稻米高達二千五百石。這三百多姬武士光是吃白米飯,就能吃光一家萬石大名的年收入。
只是如此大熊朝秀還能維持,但斯波義銀還要求保證蘿蔔與鹹魚。
古代沒有化肥,全靠農家肥。日本土地貧瘠,又因為佛教信仰傳入,少食用肉食,是不養豬的。
沒了造肥能力強大的家豬,哪來那麼多農家肥種地,收成很低。作為主糧的稻米都吃不上,更沒多少人會去種蘿蔔這種輔食。
而蘿蔔因為營養豐富,是被武家當作人參的替代物食用,價格不低。
大熊朝秀要保證醃蘿蔔的供應,只能收購各家少量種植,當做寶貝的蘿蔔,又是一大筆開支。
更麻煩的是鹹魚,那東西有錢也買不到。
日本雖然是島國,但航海業並不發達,而且因為漁網製作困難,沒法捕撈海魚。
海魚比河魚大,河裡用的漁網在海里被海魚一個掙扎就會破洞,根本沒法用。
捕撈海魚的漁網都是特製的,屬於古代的高科技,價格很貴,不是隨便能弄到的物資。
鹽是戰略物資,醃魚需要大量的鹽,沒有鹽就沒有鹹魚,鮮魚放著很快就會腐敗發臭。
日本的鹹魚大多是河裡的小魚製作,數量極少,貴如大名也不是每頓飯都能吃上小魚乾的。
大熊朝秀為難道。
“白米飯與醃蘿蔔我願意盡力供給,但鹹魚之事非我不願,實在難以保證。
只怕把越後全國的鹹魚買盡,也不夠三百多姬武士日常食用,還請御臺所明鑑。”
義銀點點頭。
大熊朝秀的確用心了,但他必須保證揚北眾吃到鹹魚。因為鹹魚不只是鹹魚,更是地位的象徵。
日本因為佛教傳入的關係,幾乎不吃肉,少有飼養肉畜,蛋白質的來源幾乎只有魚和貝,這兩樣食物是高階武家專享的特權。
揚北眾的少壯派為什麼不服上杉輝虎,反覆鬧事?是因為她們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作為越後最能打的武家集團,揚北眾在政治上的地位是被府中長尾家提防,打壓,邊緣化的。
揚北眾中,年長者的做法是低頭服輸,逐步融入上杉輝虎的統治集團,這條路沒有錯。
但年輕人很難理解這種做法,我能打,為什麼要聽那些不如我的傢伙,讓她們騎在我的頭上作威作福。
因為不服,所以鬧事。
義銀想要拉攏揚北眾少壯派為己所用,首先要讓她們的自尊心得到滿足。
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恩賞。武家奉公就是為了得到恩賞,恩賞豐厚就是足夠的尊重。